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多吃学习的苦,才会少吃生活的苦

齐鲁晚报 2018-06-07 02:35 大字

本报首席评论员刘振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又将拉开,千万考生奔赴各个考场,共同迎接“人生大考”。可以说,高考是求知路上的“加油站”,不少毕业很久的人都会感慨,高考是我人生知识储备的巅峰期,精通数理化,学贯古今外,吟得了古诗词,背得了元素周期表……调侃背后,也让人不禁反思,走出校门的你,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学习的专注。诚然,高考只是人生路途上的一座短暂停留的路碑,人生才是那场漫长艰辛,需要付出更多的考试。

最近网络上有个很热门的问题在传:“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答案见仁见智,让不少“油腻的中年人”陷入沉思。有人说,学习太痛苦,需要长久积累知识才能获益,不如打工赚钱来得容易。也有人说,生活的苦,能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今天得过且过,明天习以为常,而学习的苦让人清醒,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逼着自己开辟新的痛苦领域。还有人从心理学上解读,指出之所以避开了学习的苦,是因为曾经学习上遇到挫折,在内心暗示下自我设限。简言之,生活的苦就像是“短期快钱”,学习的苦好比是“长远投资”,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显然,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前者,拒绝一天一更新的学习之苦,而待在生活“舒适区”里慢慢沉沦。

其实,没有选择吃学习的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人吃到更多生活上的苦。十年前,19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高考考卷上写了满篇自己的“教育宣言”,成为当年的“白卷”考生。走出考场十年,他辗转在各地的工厂打工,如今幡然悔悟的他决意改变命运,重返高考考场。毫无疑问的是,即便再艰难,学习仍是改变人生的最好方式。

当然了,人生处处皆学问,学习不等同于备考,不能将学习的概念狭隘化。特别是对于工作多年的职场人来说,学习的意义更在于提升自我,为能力加码,为机遇铺路。不管是国学、外语、翻译,还是金融、财会、管理……只有有益于丰富人生宽度的,都要有颗求知学习的赤诚之心。正如龙应台所说,“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时代在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生活的苦是没有边际的,如果你愿意去吃学习的苦,你将会不惧时代变迁,坐看云卷云舒。通过学习打开更为广阔的思维,为人生的旅程增加另一种可能。

新闻推荐

今年安徽省省属高校本科计划招生16.8万人

省教育厅:2018年我省普通高校本科计划继续“稳中有增”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