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手机珍藏26年满满“储存”着他的奋斗之路
方常根和老伴展示“大哥大”和第一代翻盖手机
贫苦农民出身的方常根,因为家里的日子太苦,上世纪80年代初来肥打拼,凭借和妻子的辛苦劳作,生活终于好起来的他1992年咬牙买了一部“大哥大”。虽然当时几乎花去了他们年收入的1/3,但是他说:“值!”如今,时隔26年,这部被方师傅珍藏的“大哥大”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一万多元买“大哥大”手机
6月4日,本报和安徽博物院联合推出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老物件\’的故事”系列报道一见报,便引来众多读者关注。合肥的方常根师傅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我家有台大哥大,1992年我花了12800元,托关系找人才买到。我们家还有很多老票据、老照片……”
记者和安徽博物院工作人员赶到方师傅家。 1954年出生的方常根,老家在肥西小庙。他告诉记者,1985年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合肥,在桐城路和一环路口搭建棚子,售卖烟酒等小商品。“那时候,我们还没想到能在合肥站住脚,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当时的万元户已经非常了得,我们每年已有三万多的收入。”1992年,“大哥大”刚刚上市,他带着现金赶到合肥电信大楼,爽快买下当时风靡一时的“大哥大”。“12800元,而且还托人才能买到,不夸张地说,那时候有一部大哥大,比现在有台奔驰车都牛!”
5000元收购都不舍得卖
如今,这部当年风光无限的“大哥大”被方师傅小心翼翼地珍藏在一个盒子里。这里面除了“大哥大”,还有一台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和两台小相机。“这是当年第一代翻盖手机,花了我8000多元。”方师傅告诉记者,可能是习惯原因,自己一直对一些老的东西,喜欢留存。说起“大哥大”,方师傅说:“这是时代的见证,我舍不得丢,前几年有人专门找上门,要出5000元收购,我都没卖。我现在不缺吃不缺喝,三个孩子都工作好家庭好,我知足了。” 记者王素英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量亮2017年度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考核评价结果发布,聚焦高质量发展,明确导向,激励先进,激发动力,促进先进制造业集...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