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赠书”是社会向善符号唤醒人们回归阅读

安徽商报 2018-04-20 10:19 大字

从左到右依次为:吴少东、张扬、许辉、常河、刘政屏

前不久,在合肥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上,由合景泰富地产合肥公司发起的“地铁赠书”事件悄然上演,引爆了全城关注热点。千余本图书被身着汉服的国学少年“丢下”的同时,“地铁赠书”事件也引起了众多文化界名家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名家点赞]

“地铁赠书”唤起人们回归阅读

“你有多久没读书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个以“读书”为主题的小视频被省城朋友圈刷屏。4月14日、15日合景泰富“地铁赠书”事件连续开展,伴随着千余本图书被放置在地铁车厢的各个角落,对“读书”的关注更是持续发酵。

合景泰富“地铁赠书”事件启动当天,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许辉就关注到了。“这个事件可以引起我们很多深层次的思考,是社会向善的一个符号。”许辉认为,阅读实际上是在分享他人的智慧。随着时代的进步,阅读在今天同样重要。“地铁赠书”事件,倡导人们回归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回归生活。

“合景泰富‘地铁赠书\’事件是一次公益行动,体现了人们在阅读上的反思。”在青年文化学者、安徽商报编委、安徽商报融媒体策划中心负责人张扬看来,今天的阅读环境很丰富,不仅有私人空间的阅读,也有公共空间的阅读。“地铁赠书”事件就是一次在公共空间阅读,提醒人们,别忘了阅读,别忘了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柔软的空间。

[引发思考]

“赠书”丢下阅读的种子

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一杯清茶一本书”的阅读时光仿佛成了“奢侈品”。但在著名诗人吴少东看来,“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终身大事”,应该伴随每个人的一生。越是面对浮躁的生活,越是需要静下心来,捧起书本,深入阅读。“地铁赠书事件实际上是对当下碎片化、快餐化阅读的一种冲击,唤醒人们对纸质书的敬畏和珍惜,呼吁更多的人捧起书本,系统阅读,思考未来和人生。”吴少东还认为,在信息时代,很多人的阅读依赖于电子产品,这其实还是一种浅层阅读。只有深层阅读,不缀阅读,才能读出真味,读出境界。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江淮时报》副总编辑、著名作家、新闻评论员常河认为,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哪怕身处泥泞,也一定要通过阅读让自己仰望星空。在他看来,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条河流,“地铁赠书”事件就是人们穿越这条河流的一艘船。“当我们在这艘船上丢下一本书,就等于丢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一颗阅读的种子。当我们每个人从地铁上捡起一本书的时候,就等于捡起了一片贝壳。当所有人都捡起贝壳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无比璀璨,无比精彩。”

[开卷有益]

读书应成为生活方式

急速向前的地铁车厢里,车水马龙的公交站台上,熙来攘往的办事大厅里,是捧一本书,还是刷一会手机?合景泰富“地铁赠书”事件不仅唤起公众对阅读的关注,也引起了文化界名家对阅读方式的探讨。

“读书这件事情,我们不能把它想得太有压力,太‘高大上\’。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合肥新华书店营销经理、中国作协会员刘政屏认为,读书应该成为一件放松、享受的事情。不管是电子化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只要在读,都是读书,任何阅读都是可喜的。”

刘政屏认为,“地铁赠书”事件无疑能刺激公众,呼吁大家更多地把目光和关注点转移到阅读之上。“大家可以带着手机阅读,其实也不妨带着一本书坐地铁、坐公交。阅读能让你感觉到,时间没那么长,生活得光彩,一切都会好起来。”

常河则认为,每个人审美趋向是不同的,阅读习惯也不同。在倡导传统纸质阅读的同时,也应对现在“快速阅读”持宽容态度。“只要你在阅读,你的灵魂就在升华;只要你在阅读,你就会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我们的生活也会越发的精彩。”

刘媛媛韩潇/文卓也/摄

新闻推荐

一年级新生年识千余字

冯璐老师在课堂上1500多汉字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量的原因,使其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难以有效衔接。而“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冯璐创造“音频识字法”,打破了这一困局。20岁开始参加国家级信息...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