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百姓故事③72岁安徽老太:50年抚养了大伯哥一家子孙三代

澎湃新闻 2018-03-28 16:23 大字

【编者按】

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的感动。在平凡而艰辛的生活中,他们负重前行,却满怀温暖。澎湃新闻推出系列百姓故事,用最平凡而温情的角度,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2018年1月7日清早,雪后的安徽阜阳颍东区任海社区李庄,清冷而安静。

贺士荣的家,就坐落在村里一条1米多宽的巷子里。

门口,狗不停吠叫。屋内,7岁的时佳杰大声哭叫。“都这么大了,还闹人。”话虽这样说,贺士荣仍帮坐在被窝里的小杰穿着棉袄。

“闹人”的小杰,是贺士荣丈夫时其贵二哥家留下的重孙——贺士荣与时佳杰的合影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图

1964年,贺士荣嫁给时其贵。3年后,丈夫二哥突发脑溢血死亡,二嫂改嫁,她和丈夫于心不忍,接手养育二哥年仅3岁的遗孤时卫军。好不容易把时卫军拉扯大,时卫军儿子时难难出生时,妻子难产死亡,时卫军不会带娃,贺士荣又一手将时难难拉扯大。没想,因家庭矛盾,时难难妻子出走,贺士荣又接手抚养时难难年仅3岁的儿子小杰。这一照顾,又是3年多。甚至3年前丈夫患食道癌去世前住院的两个月,因为照顾小杰,她都无法脱身去照顾丈夫一次。

清瘦的贺士荣,今年已经72岁。50年来,除了抚养自己的孩子和孙子,她和丈夫还抚养了二哥家三代人。尽管如今老伴去世,她愈感力不从心,却仍在坚持。她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放心不下啊。”

年纪越来越大,有些力不从心

去年9月,7岁的小杰开始到村里的任海小学读一年级。贺士荣老人接送时佳杰上下学用的三轮车。

学校里的孩子,都由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接送,贺士荣怕小杰孤单,也骑着家中老旧的蓝色脚蹬三轮车,每天接送小杰。

学校离贺士荣家约三里地。每天,贺士荣要往返四次。最开始,贺士荣不会骑三轮车,但为了小杰,七旬老太硬是学会了,而且风雨无阻接送小杰。

“有时看她载着小杰走在路上,我们心里都不好受。”邻居任虎说,贺士荣年纪太大,自己上车都困难,有时候遇见小坡就骑不动,需要下车推着走。

2018年元旦下大雪,气温骤降,贺士荣在家发39度高烧,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吓得小杰说:“老太(祖母)病死了!”村医得知消息后,迅速将贺士荣送去乡镇医院打点滴,病情才慢慢好转。午后,疲惫的贺士荣躺在床上休息。

“生病时感觉天旋地转,走路都困难。”贺士荣说。

不过,贺士荣还是坚持起来给小杰做饭。

意外不断。元旦那几天,大雪纷飞。一天早上,贺士荣像往常一样,起床烧洗脸水。生完火,她让小杰先看着,自己回屋拿东西。还未回到厨房,小杰便拿着给他热的牛奶跑来了,让她也喝点。贺士荣抿了一口,就看到厨房冒出一阵阵浓烟。“估计是生火的木棍溅了火花,引燃了厨房里的柴火。”

虽然在邻居们帮助下,火最终被熄灭,厨房却完全被烧毁了。2018年元旦,贺士荣大儿子家的厨房被烧毁。

贺士荣的心里,藏着不愿言说的无奈。过去,她可以吃一大碗面条,现在,连一小碗都吃不完。

半个世纪,她都这样挺过来了

贺士荣告诉澎湃新闻,1967年,丈夫时其贵的二哥突发脑溢血死亡,二嫂改嫁,她于心不忍,接手养育二哥年仅3岁的遗孤时卫军。

加上时卫军和自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孩子的生活,都要贺士荣来操劳。她回忆说,那时候,白天去田里干农活,挣一天有八分的工分,晚上还得给孩子们做棉衣、纳鞋底。当时,弹棉花、纺线、织布都得手工。

吃罢晚饭,她就坐在床上一针一线做女红,经常做到凌晨,“困了,歪在那儿就睡着了。”

孩子们渐渐长大,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当时家里困难,孩子们结婚都成了奢望。无奈,一家人只得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

贺士荣回忆,当时是给时卫军凑了1500元的彩礼钱,还帮他盖了两间小瓦房。如今年久失修,房子早已淋塌。

时卫军妻子难产病逝后,年幼的时难难又落在了贺士荣的肩上。“当时我的兄弟姐妹,包括我的亲姐姐都不让我再领这个孩子了。”贺士荣说,“可那是一条命啊,怎么能放着不管!”

“抚养难难是最苦的!”贺士荣拂掉眼角的泪说,难难刚出生就没了母亲,还好自己的大儿媳当时生孙子,她便请大儿媳帮忙喂养。

白天吃奶水,晚上喂五元一袋的奶粉。等难难1岁左右,贺士荣开始用开水泡馒头,兑入白糖,拿起筷子搅拌均匀,用泡饭来作为难难的食物。

难难小名圈圈(juan)。贺士荣解释说,难难的爸爸时卫军不听话,老是出去犯事,她希望将难难圈在身旁过安稳日子。后来起大名时,“想这家人生活这么难,索性就给圈圈起名叫难难吧”。

贺士荣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时难难16岁时,便辍学外出打工,至今已在外漂泊十几年。最开始在北京卖包,后辗转多地,但始终没什么积蓄。

去年10月,时难难给贺士荣来了电话。

“难难啊,你挣钱没?你可要好好攒钱啊,你家里的房子还没有接上电,过年回来还得装修,你要好好挣钱。”面对贺士荣的唠叨,时难难默不作声。

元旦大雪,时难难来电话问候:“奶奶,家里冷,你别冻着。”

听说时难难生了病,贺士荣接连嘱托他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虽说他老是不好好干活,但见不到他,我也会想他。”贺士荣说。时佳杰在贺士荣二儿家的庭院里写作业。

渴望儿孙绕膝的平凡生活

贺士荣的儿子和儿媳说,比较起来,老人对自己的儿女,孙子孙女的照顾确实少一些,但他们不抱怨,因为时卫军一家三代身世很可怜。

贺士荣告诉澎湃新闻,虽然以前生活困苦,但好在家里的主心骨、丈夫时其贵在支撑着。时其贵被村里人称为“老好人”,意思是很能干。

不过,3年前收麦季节,时其贵被检查出食道癌晚期,两个月后去世。

当年,小杰只有四岁,贺士荣离不开家。在老伴儿住院的一个多月里,她没能去照顾老伴儿一次。至今,每次提起这事,贺士荣都要落泪。

“奶奶经常念叨“爷爷走了,我一天都没有照顾他”。”贺士荣的大孙子对澎湃新闻说,“奶奶总觉得她自己年纪大了,是个负担。”

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住在阜阳市的孙子希望贺士荣跟他住,她却不愿意。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小杰。

曾经,贺士荣给任学宽(李庄村原村支书)说:“想想还不如把小杰送到孤儿院,感觉自己带不动了。”话虽如此,贺士荣还是难以放心,没这样做。

贺士荣告诉澎湃新闻,她希望等时难难回来后,和时难难父子俩住在村东头政府资助的三间房里,和他们一块儿生活。“我看他们没人疼,和他们在那儿一块儿住,也称心。”贺士荣说。

如今,每天起床、烧水、做饭、晒太阳、睡觉,一天一天,贺士荣总是重复着简单的生活。

贺士荣说,她喜欢看戏,虽然看不懂,但图个热闹。

作为七旬老人,她也渴望儿孙绕膝的平凡生活。以前过年时,她的二孙子在她膝旁坐着说:“奶奶,你可别不舍得吃呀?想吃啥就买啥,身体可得养好。”回忆起这些,贺士荣咧着嘴笑了。

新闻推荐

到明清小说里吃笋

◎成健竹笋是一种适用相当广泛的食材,各大菜系里有关竹笋的菜式五花八门。据说我国吃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朝,而到了明清两代更是登峰造极,有些吃法超出了今人的想象。我们不妨到几部经典小说里,去看...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