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安徽省粮食产业经济
◆省政协常委杨增权
近年来,安徽省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当前粮食供给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问题突出。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均下发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为引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提供了遵循。但无论发展现状还是政策落实,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就安徽省粮食产业经济而言,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缺少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集团。安徽省粮油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知名品牌少。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企业遍布城乡,但“顶天立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寥若晨星。
产业产品科技内涵不高。主打产品依然是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功能产品、全谷物产品等不多。当前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满足于“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而安徽省粮油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外,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多数依靠经验管理、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管理能力弱,企业效益低下。同时,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安徽省粮食加工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价值链低、利益链脆的问题,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条迫在眉睫。
还有就是引导或主导一产的能力欠缺。由于龙头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带动能力较弱,加之连续多年启动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绿色、有机等优质粮油种植比较优势难以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企业绿色化、品牌化、优质化、特色化进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优质优价势在必行。
建议今后安徽省亟待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培育“顶天立地”的大型龙头企业。省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结合粮食深加工企业布局结构调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兼并重组等办法,重点帮助培育一批大粮商、大龙头企业。通过大型粮食企业的规模效益、成本优势、产业链条来优化粮食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培育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能够引导一产调优种植结构,提升三产优化业态。
要进一步支持完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省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粮食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中“统筹利用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重点支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一是按省政府要求,尽快建立粮油产业发展子基金,基金规模在20-30亿元左右;二是要大幅增加粮食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使分配任务与要素支撑相匹配。
要提质增效,增加优质粮油产品原料供给。农业部门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动粮食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大力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加工企业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绿色、有机、特色等优质粮源,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要协同推动,合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粮食部门要把科技兴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积极支持粮食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粮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依托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在“三链”协同中增创粮食产业发展新优势;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流通支持加工业发展的效率,实现粮食企业增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高点定位,充分认识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对于解决粮食结构性阶段性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扩大就业、促农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全力做好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这篇大文章。
新闻推荐
记者从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获悉,以安徽代表团的名义向本次人代会提交的建议共18条。这些建议具有贯彻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安徽省重大发展战略、兼顾即期发展和长远发展、既说“普通话”又说“...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