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她的语言富有画面感

安徽商报 2017-12-24 09:27 大字

电影《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作品改编

早在十几年前,电影《少女小渔》《天浴》的成功上映与获奖无数,就为严歌苓的编剧身份打下坚实基础。而真正打响其群众知名度的,还是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铁梨花》《当幸福来敲门》《小姨多鹤》的热播。论及严歌苓的这一生,也算是“半生中华,半生北美”的旅途人。她生于上海,长于安徽,十几岁起就作为文工团的文艺兵走过祖国大江南北,六次入藏,两次入滇,为她的写作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父亲萧马是著名作家,而她从小成长在文联大院里,艺术的熏陶让她造就了对生活故事有了敏锐的洞察力。

早在1981年,严歌苓的第一部小说《葱》发表,随后短篇《腊姐》、《血缘》、《歌神和她的十二个月》、《芝麻官与芝麻事》,中篇《你跟我来,我给你水》相继发表。 1990年,执着于文学创作的严歌苓进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进修,这是严歌苓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她写作方向的一个重大改变。和很多初入美国的留学生一样,种族的歧视,文化的不理解,留学生现状的窘迫,对于严歌苓这样一个“高龄”留学生来说,放弃原来在中国的一切来到异国他乡,这种感觉尤为深刻。严歌苓更像是一个中间人,感受着故国与西方的两种文化冲击,更使她的目光开始转向移民历史小说的题材,开始思考,试图发掘移民历史中的好故事。以她的笔,向世人书写展示一段段动人故事的传奇。

中西方的对比差异,让严歌苓处于两难抉择境地,一方面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适应眷恋不舍,另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冲突与更新,这种激烈碰撞最好的体现便是在她的作品当中。所以将严歌苓归为新移民小说作家,不能不说是环境对她的最重要的影响。相比于她早期的作品《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思考在国内环境影响的故事,在远赴美国之后创作的《扶桑》《小姨多鹤》这一类作品的思路就更为宽广,是将两个国家的事与人联系在一块儿,放在历史大环境之下,让故事里的主人公爱恨纠缠,同时思考历史给几代人带来究竟是何种深远的影响。

严歌苓的作品被大量改编为影视作品。丹尼尔·贝尔曾概括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情况。”。细数严歌苓的作品,语言的精巧与细腻是特色之一,一切都像是娓娓道来,像是一个年迈的女子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回溯性叙述整个故事,这样的语言利于还原到画面当中,首先她的语言就充满画面感,赋予读者想象。运用到影视创作当中时,对于编剧来说,也是想象创作的又一次巅峰,因为严歌苓的语言文字已经提供了翔实的文字信息和画面信息,简洁凝练,却画面感十足。这便是严歌苓的语言魅力。 万清/文

新闻推荐

不拼咖位拼创意

王悦各卫视台的跨年晚会(演唱会)不仅是一场年末的荧屏狂欢,也像是一份年终总结,既浓缩了一年的精华,又承载着来年的期许,谁都想把这场压轴大戏唱得拍案叫绝。2005年湖南卫视借着超女的人气首开先...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