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童书展|陈伯吹奖的意义在于给小孩子写大文学
陈伯吹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有“东方安徒生”的美誉。
11月18日,借上海国际童书展之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陈伯吹奖典藏书系”的三位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李学斌、薛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给中国孩子的“大文学”——“陈伯吹奖典藏书系”研讨会,和在场观众一起探讨陈伯吹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以及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空间。
陈伯吹
陈伯吹是后辈儿童文学作家的精神丰碑
陈伯吹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可谓毕生都奉献给中国儿童文学事业。1981年,陈伯吹用自己5.5万元的全部积蓄创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1988年该奖项更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14年又提升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自诞生以来,该奖项评选28届,表彰了200多位儿童文学作者。
此次,“陈伯吹奖典藏书系”从历届获奖作品中精选出的五部作品,分别是李学斌《走出麦地》、彭学军《同窗的妩媚时光》、沈石溪《白天鹅红珊瑚》、薛涛《小城池》以及王勇英《青碟》。这些作品主题多元,风格多样。既有从现实生活出发,关注儿童成长的校园小说;又有独具地方特色,充盈浓郁乡土气息的乡土儿童文学;也有聚焦动物王国,描写动物的生存和情感,给儿童以生命教育的动物小说。
《白天鹅红珊瑚》
这些作家能够写作出这样经典的儿童文学著作,与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奖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动物小说大王”之称的沈石溪曾和陈伯吹有过往来。据沈石溪回忆,“1993年我第一次拜访陈伯吹先生,发现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住的是很普通的前厢房,所有的也不过是一间半的屋子。而他1981年的时候就选择拿出五万块创立‘儿童文学园丁奖\’,当年五万块差不多在上海可以买套房子,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贡献精神令我非常崇敬,所以那时我和一群朋友都称陈伯吹先生为‘陈伯老\’,一方面是亲切,另一方面表达我们对他的尊重。”
“其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作儿童文学的人大有人在,譬如冰心、叶圣陶以及张天翼,但只有陈伯吹是将一生的精力和时间完完整整奉献给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人。他对中国儿童文学始终怀有赤子之心。我年轻的时候也尝试写过成人小说,但因为陈伯吹先生的影响,我后来选择专心于儿童文学创作。并且,我想要写出具有文学性,能够经受住市场和时间考验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此让孩子们享受到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同样因陈伯吹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还有薛涛。薛涛是东北人,坚持儿童文学创作二十多年,著有《废墟居民》《九月的冰河》等,作品充满东北人的豪放爽朗。薛涛坦言1996年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给予他莫大的激励。“不要把作家得奖都庸俗化,对于年轻的写作者来说,当时的获奖像一把火焰,点燃了我心中旺盛的创作激情,也成为了我之后持之以恒写作的动力。2014年奖项提升与国际接轨,我的《小城池》获得了首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使我得到了巨大的鼓舞。我始终对作品和读者充满敬畏,不忘陈伯吹老人的衷心和人品。我相信只有文学性能让文学不朽,所以我希望终有一日能够像陈伯吹一样,通过写作让我的生命延续下去。”
儿童文学不能仅满足于提供趣味故事
好的作品会像一粒种子,孩子可能因此一生受益。陈伯吹中学的校长赵群光说,“合适的阅读对少年儿童很重要,有时阅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胜过大人耳提面命的叮咛。阅读为孩子的童年注入阳光与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完善他们的心灵成长过程。”
现为大学教师的李学斌表示,阅读是他终其一生的好伙伴。“我来自偏远的西北,可以说整个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阅读为我打开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
李学斌于1998年第一次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获奖著作便是其处女座小说《走出麦地》。而这次获奖也开启了李学斌的儿童创作之路,让他对儿童文学艺术始终怀有贪求与不满足。
对于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李学斌坦言,“无论从出版,还是写作的角度,现在中国儿童文学都迎来了黄金时期。儿童文学具有丰厚资源,往回看可以是历史书写、现实书写,往后则可通过幻想通向未来。然而,与此同时,儿童文学创作应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手笔。譬如注重空间层面的讨论,城市孩子在教育体制压力下的焦虑、无措,心灵的极度慌张和彷徨,可以通过文学来表现;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孩子当下的困惑、忧伤和希望也不失为好的写作题材;更有处于乡村和城市间的边际童年,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来到城市,但孩子在城市中找不到安定感;由于无根,孩子的心灵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我想这也是可以深入挖掘的领域。”
“儿童文学不能满足于提供趣味故事,逗孩子笑一笑。大时代下应该有更多的精神观照,挖掘儿童文学当中更加丰富且具有深度的写作资源和思想资源。儿童文学创作也不能满足于现状。比如写历史,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可以借写五十年代的童年诉说当下,以超越性的笔触,为今天的孩子传达乐观、昂扬、不屈的精神。”
对于未来儿童文学的创作,薛涛提出,最好的作品是从身边取材,但最好的立意要“舍近求远”。作家应该走出个人精神、人类精神的局限,寻觅更为高远的境界。
从创立之初至今,陈伯吹奖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它逐渐走出地域的局限,成为代表中国儿童文学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张克文认为,“陈伯吹奖的意义在于要给小孩子写大文学。一方面,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给中国少年儿童打好精神的底子,照亮他们的人生和童年。另一方面,大文学代表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大视野、大格局、大理想。借‘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平台,世界最好的儿童文学可以进入中国,而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也可以介绍给世界。”
新闻推荐
如果说高质量的阅读是向生命更深处航行的旅程,那么一本优秀的童书就是启航时刻最美的朝霞。11月17日,荷兰儿童作家托斯卡·门坦(ToscaMenten)、以色列儿童文学作家兼插画家欧芮特·博格曼(OritBergman...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