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共自行车停运背后:耗资数亿“名片”为何败给共享单车
经历了4年营运后陷入瘫痪,民营公司退出,重出江湖仅3年多的湖北武汉公共自行车“车小蓝”,又将退出江湖。
仅仅一年时间,70万辆共享单车遍布武汉三镇(注:武昌、汉口、汉阳)大街小巷,甚至垃圾堆、臭水沟,都可见它们的身影,武汉市相关职能部门不得不发出限投令。
11月18日,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环投)综合服务中心,当地不少市民告诉澎湃新闻,舍不得“车小蓝”退出,共享单车实在太乱。
重出江湖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缘何再次遇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武汉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认为,“车小蓝”退出市场是必然。目前状态下,如何利用已经投入的站点?这一问题值得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者思考。
再见,“车小蓝”
11月18日早上10点,武汉环投武昌区中山路综合服务点,数十名武汉市民排队登记,申请退回200元公共自行车押金。
武汉环投武昌区中山路综合服务点,数十名武汉市民排队登记,申请退回200元公共自行车押金。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实习生 万嘉琳 摄
这是武汉环投公布的八个退费点中,有两个周末仍提供服务的服务点之一。
“怎么就停了。”不少市民对武汉公共自行车退出市场,感到遗憾。有市民对工作人员说:“你们的车比那些共享单车好多了,而且不随意停放。”
工作人员摇了摇头。
有市民告诉澎湃新闻,武汉公共自行车采用的26车型(注:轮径26英寸),骑起来非常舒服,而且骑行一个小时不花钱。
也有市民表示,武汉公共自行车必须到桩位停放,没有共享单车方便,这也是武汉公共自行车输给共享单车的一大原因。
工作人员告诉退费市民,可以通过现金、银行卡、支付宝等方式退还押金、预充值费用,一直到退掉最后一个用户的费用为止。
武汉公共自行车的停运,其实,早在今年8月就开始露出端倪。据《楚天都市报》今年8月报道,当时“车小蓝”市场投放量为6万多辆。8月起,武汉环投开始退还市民租车卡200元押金,新增用户也无需交纳押金。武汉公共自行车仍在新增站点,今年站点将达到3000个,车辆8万辆。
澎湃新闻记者18日走访了多处武汉公共自行车点,发现有的停车点停满了车,车已经多时无人使用,车锁已经出现锈迹。不少车的挡泥板上,贴满了垃圾广告。有的停车点一辆车都没有,中控柜也没有开机。
华中科技大学门口,武汉公共自行车上被贴满小广告。
“车小蓝”前世今生
武汉便民自行车命途多舛。
公开资料显示,为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问题,2009年,武汉市政府将公共自行车列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开始在全市密集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首批2万辆公共自行车一推出就被热捧,每天一大早就被“一抢而空”。
最高峰时,建有上千个站点,近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人办理租车卡。一时间,满大街的“小黄车”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名片,受到各级领导及市民的称赞。杭州、太原及安徽、湖南等地先后来武汉学习,计划在当地推广。
据新华社报道,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由企业出资建设站亭配置车辆,政府免费出让广告资源作为投入。这一项目曾引来众多商家的争抢,鑫飞达、中正通、龙骑天际等三家企业最终“脱颖而出”。名不见经传的鑫飞达,拿下除青山区外的所有主城区运营权,几乎垄断了武汉市场。
该报道称,为此,武汉城管部门免费批给鑫飞达20多块户外大屏和全部站点广告牌,折算投入约每年5000万元,从2009年至今,共计2.5亿元,此外还累计给予约5000万元项目补贴。仅鑫飞达一家的项目,武汉市投入超过3亿元。
除此之外,鑫飞达将大量岗亭出租,办成小商店。每张卡300元押金,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岗亭租赁者忙着做生意,占道的岗亭商店遭到附近商铺的反感,公共自行车的管理越来越脱节。
但鑫飞达一直对外宣称公司一直在亏损。
“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怎么做得好公益事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武汉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对澎湃新闻说,按说武汉市每年给鑫飞达的补贴已经不少,但这家企业的路“走歪了”。
2014年初,武汉公共自行车基本陷于瘫痪。
2015年初,武汉公共自行车由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接管。当年4月,武汉公共自行车变为蓝色重出江湖,大家亲切的叫它“车小蓝”。市民骑行一小时内免费使用,超过1小时不足2小时扣费1元,超过2小时不足3小时扣费3元,超过3小时以上,在3元基础上,每增加一小时加收3元,以此类推。
武汉环投官网介绍,截至2017年3月底,累计开通运营站点2000个,投放4万辆车,累计骑行6000万人次。项目二期工程拟定三年内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1000余座。
武汉环投还曾有雄心,为了让“车小蓝”使用起来更方便,开通了手机App租车功能,去年4月,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在“车小蓝”站点,将806个中控柜进行改造,方便市民街头充电应急。
共享单车的汹涌大潮
武汉环投的雄心并未维持多长时间。
2016年12月底,摩拜单车宣布进军武汉,春节期间,各种共享单车在武汉展开角逐。
根据武汉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各家公司在武汉已经投入约70万辆共享单车。
连日来,澎湃新闻走访武汉三镇发现,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人行道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路边水沟里,到处都有共享单车的身影。
光谷转盘附近的机动车道上,也停放着共享单车。
在大学生聚集的武汉光谷区域,共享单车“车多成患”,不仅占用了机动车停车位,机动车道上也随处可见。而在各高校周边,景区周边,大量共享单车随处堆放,有的甚至被丢弃在工地。
武汉市公安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辖区内各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数量已近6万辆,大部分集中在光谷转盘及周边区域,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让上班族、学生族在体验方便的同时,也备感苦恼。特别是周末,大量共享单车涌入商业区,给交通带来极大压力。
武汉市交通部门、城管部门多次约谈共享单车企业,要求这些企业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
17日晚上,澎湃新闻在光谷转盘民院路段发现,多名ofo工作人员劝阻市民将车辆骑到光谷转盘区域,有些人会听从劝告,而有些则不听劝阻。
由于大量单车涌入光谷转盘,共享单车企业不断调集拖车,将共享单车转运到其他区域。
两辆拖车正准备将共享单车拖走。
“这实际上丧失了共享的意义。”胡润州说。
“前几天还打了一架。”民院路上一家便利店老板告诉澎湃新闻,上周,一名车主发现车辆被共享单车围困,气愤地将共享单车丢弃到花坛,随即和共享单车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并在街头厮打,“经常有车辆被堵住,车主发泄乱扔共享单车”。
9月4日,武汉市召开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新闻发布会。会上,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交委,武汉市城管委相关人员表示,经共同研究,决定暂停共享单车投放。
专家说法:要以改善交通为最终目的
“车小蓝”的停运,也引起了武汉市民热议。“‘免费\’单车给共享单车让路,是文明的倒退”、“共享单车占用了大量的路面资源”。
“停放有序的公共自行车竟然停止运营”,也有很多市民认为,“车小蓝”停运顺应潮流,此时停运是避免更大的投入浪费。
华中科技大学门口停满了共享单车。
武汉环投官方微博回复网友称:车小蓝停运是主动转型,目前共享单车已经70万辆了,基本满足市民短距离出行的需求,为了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可以发挥公共自行车已有的路面站点资源、路面电网等其他资源,引入智能城市管理项目进行升级转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公共自行车经过充分论证研究停止运营,望市民多理解支持。
该官博回复网友说,“我们并不是你口中不负责任的单车。”
武汉环投称,“车小蓝”停运后,将进行整体转型升级,为城市智能管理、市民智慧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至于提供什么样的管理与服务,武汉环投相关人士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胡润州称,共享单车一拥而上,“车小蓝”停运是必然。“车小蓝”虽然有6万辆,几千个点位,租还不畅,市民的使用体验肯定不如共享单车,再加上定点停放,投入、管理成本高,无法与随意停放共享单车抗衡。改善交通并不是共享单车企业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赚钱。但占用了大量的城市资源,还要政府部门“擦屁股”。
胡润州说,共享单车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如果引导不到位最终还是会衰落。事实上,武汉并不适合自行车骑行,他已经多次呼吁给自行车更多的路权,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有些新修的路或改造的路段,根本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有的非机动车道还给机动车让路,“修路的时候应该尊重自行车”。
“事实上,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城市,更适合公共自行车。”胡润州说,应该想办法减少投入的损失,武汉这6万辆“车小蓝”,就该想办法消化到下面的城市,理由是,这些城市没有这么多小汽车,公共交通也没有那么发达。
新闻推荐
商报有礼自推出双星冬款鞋以来,短短的几天鞋子就卖断码了,目前,码数已经配齐,之前想买的读者可以来安徽报业大厦9楼选购了。很多老年人穿的鞋子,鞋底就跟石头似的,又硬又重,不仅累人更伤脚。双星六超冬...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