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智能纺纱产销旺

阜阳日报 2017-09-15 19:19 大字

[摘要]通讯员 薛建邦 文/摄

安徽太清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员工通过显示屏查看企业车间生产情况。

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太和县经济技术开发区B区的安徽太清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不论是棉花加工车间,还是纺纱车间,所有机器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一捆捆棉花经过抓花、梳棉、并条、转杯、蒸锅等多道工序,变成了一锭锭棉纱。笔者发现,在每道工序的生产线前,只有一名工人操作着一台电脑,根据电脑显示的数据加以调控。“现在,我公司所有生产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每个车间只需两三名技术员和工人就行了。”公司总经理高海军说。

太清纺织制品有限公司是2006年第一批入驻到太和经开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加工车间从2个增加到5个,皮棉仓库、职工宿舍、办公设施一应俱全,2012—2016年度获评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获评阜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殊不知,几年前,这家企业还处于一种传统落后的生产加工状态,机器老化,技术落后,刚开始工人最多时达300多人,但由于企业效益不高,工人们纷纷跳槽,公司一度出现招工难问题。

“低效益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高海军说,为扩大生产规模,解决招工难问题,2013年,公司决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近年来先后投资上亿元更新设备,积极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2016年9月份,公司实施第二期项目,投资3200万元,新建3万锭特种纱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8000万元,创利税900万元。

“自从我公司上马新的生产线后,不仅提高了产能产量,还节省了人力,减少了用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新设备保障了产品质量。”在公司办公室里,挂着墙上的显示屏时刻显示着各个车间的生产情况,高海军边说着边点开放大了其中一个车间的画面,机器的运转、工人的操作、车间的环境等情况一览无余。“现在,公司仅有一百多名工人,他们大多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自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笔者采访了解到,太清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不仅在生产环节实现了智能化,在销售环节也采取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销售模式。“线上销售的对象大多是蚌埠、绍兴、深圳等地的老客户。自2015年以来,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微商、微店等平台展示销售产品,并在郑州棉纱期货交易市场开户,引来全国各地众多织布厂、印染厂在网上竞拍。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1800万元,其中,网上销售额达6000万元以上。”高海军说。

新闻推荐

国家严打金融骗局“暴富神话”你还信吗

9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e租宝”案公开宣判,认定主犯丁宁构成集资诈骗等多项犯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对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钰诚控股集...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