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早报、淮南网刊发新闻《这样的“她”,就在我们身边》引起关注,安徽电视台专程来淮采访—— 孙玲故事太感人 “涓涓行动”来帮忙
本报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7月13日,《淮河早报》A1版整版刊登一则新闻——《她将流浪的聋哑人带回了家,一照顾就是14年……这样的“她”,就在我们身边》。此文一经刊登,便有不少网站便进行转载,很多网友纷纷跟帖,称赞淮南日报社的发行员孙玲是“当代活雷锋”。7月16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通过联系,专程来淮采访孙玲。
经寻找,一行人在山脚下找到了孙玲居住的“家”。说是家也不算家,房子是用石棉瓦、木板等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一家人便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在采访中,孙玲向安徽电视台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从帮助到照顾,再到接入家里,细心照料聋哑人有福这20多年来的经历及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害怕有福在遭遇重大变故时,自己无法再照料他的担忧。有福在采访中一直倚靠在电动三轮车旁,看到摄像机的镜头和记者的目光,都会报以微笑。他还时不时地用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家”里,有福和孙玲最亲,也只有孙玲的话有福才听,有福自己居住的小屋上了几把锁,只有孙玲才能进去,其他人想要进去都会被有福驱赶。小屋里没有灯,孙玲说,是怕通上电有福自己去摸灯泡或者开关而出现意外。要是有福的头发长了,孙玲便自己给他简单地理理发,然后洗头。原因是理发店不愿意给有福理发,孙玲气不过,便自己动手。
当初,孙玲决定把有福接到家里照顾,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孙玲的丈夫陈金山也是淮南日报社的发行员,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做法,甚至认为照顾有福是应该做的,没有必要去宣传。他说,自己有时也和妻子吵架,但没有一次是因为有福,更没有把有福当外人,这么多年了,有福就是家里的一份子。即便是天热,有福外出溜达很晚回来,但家里总是给他留着门。采访中,陈金山也表示,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生活环境也不是太好,不可能一辈子都能照顾到有福。他希望有福今后能有个更好的归宿,或者能解决有福的户口及医保问题,当有福遇到情况后心里也有底。
采访临近中午,有福拿着自己的饭盒从里屋出来,和孙玲比划着进行简单的沟通。孙玲向大家“翻译”,意思是到了饭点一会准备要出去吃饭。孙玲用手比划着吃饭,意思是:现在去吃吗?有福摇摇手又摆了摆,意思是:先不急,等会。孙玲说,有福平时最喜欢吃米饭和素菜,从来不吃荤菜,一顿饭能吃掉一个小电饭锅煮的米饭,最多一次吃了14个馒头。喝水也从不用杯子,直接对着水龙头喝。有福心情好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笑嘻嘻的,时不时还会哼上小曲。孙玲介绍说,有一次饭做得不好吃,有福还会生气发脾气。
在采访中,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耐心细致地与孙玲及其丈夫陈金山沟通,并和有福进行手势“沟通”,当看到记者向自己竖起大拇指时,有福高兴地笑了。孙玲说他认为对方在夸自己,所以很高兴。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杨玥告诉记者,前几天看到“淮南网”这则消息后,便深受感动,向台领导汇报此次选题,也得到了肯定。她说,孙玲能够义无反顾照顾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这么多年,这种精神实在很少有,因此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孙玲和有福。她介绍说,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有一个名为“涓涓行动”的栏目,是一档公益节目,旨在寻找省内需要帮扶帮助的困难人群,结合社会力量共筑爱心。在她看来,发生在孙玲和有福之间的故事很符合栏目的要求。因此,这期采访会在本周五晚8时的《夜线60分》节目中播出,并通过节目,呼吁社会或者相关部门开展救助帮扶。
图: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现场录制节目,孙玲和有福正在用手势进行“沟通”。
新闻推荐
星报讯近日,前往安徽省中医院就医的着凉病人显著增加,他们大多数都是贪凉吹空调导致腰背疼痛。该院专家介绍,市民遇到此类问题,除比较严重的需要就医外,自己做做中医操也可以有效缓解。安徽省中医院推...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