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发放贷款186亿元——“金融活水”滋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殷睿本报记者李晓磊
日前,记者从省联社获悉,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信贷产品,下沉服务重心,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新途径,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让“金融活水”流入田间地头。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末,全系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户数14692户、贷款金额186.65亿元,其中,家庭农场2179户、金额6.78亿元,专业大户9683户、金额22.3亿元,农民合作社1419户、金额8.59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1411户、金额148.98亿元。
“贷”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为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补齐信贷供给侧结构性短板,蓄积创新动能,今年年初,省联社印发《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系统2017年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全系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同时在省联社引导下,各农商银行通过全面走访,建立台账,深入种养大户、家庭养殖场、农业企业等,了解和掌握辖内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对暂无贷款需求的客户,安排信贷人员持续跟踪,时刻掌握客户的最新动态;对于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及时调查,符合条件的尽快给予信贷支持。
助跑农户增收、企业发展
根据涉农小额贷款客户“急、频、易”的特点,各农商银行积极推广“金农易贷·福农卡”业务,面向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主等城乡居民,均可办理易贷卡业务,将授信功能加载于该卡并实现小额贷款自助办理,具有存贷合一以及享受个性化金融服务等的功能,实现了“一次授信,自助办理,随用随贷,循环使用”,充分体现小额贷款灵活易贷的特色功能。
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两权”抵押贷款业务、“4321”银政担合作、“循环贷款”、“年审贷款”和续贷业务等品种,积极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他们的融资难、融资贵。据统计,目前,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已与124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当年累计发放贷款124.76亿元、3297笔;“税融通”业务授信1832户,累放79.39亿元;“两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26.51亿元、18208户;“循环贷款”、“年审贷款”和续贷业务,当年累计发放664.61亿元,这不仅缩短小微企业的融资链条,还降低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成本。
此外,各农商银行还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扶贫紧密结合,实现贫困户脱贫、农业企业融资两不误。在省联社的积极推动下,各农商银行主动担当,联系和对接优质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以企业、产业和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方式,实行分贷统还,即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资金入股,企业以入股分红方式向贫困户返还收益,贷款到期后由企业统一还款。这一做法,既有助于贫困户增收,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截至目前,全系统今年净投放此类贷款已达70个亿。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近年来,安徽省农商银行还积极开展“三大工程”、“进园区”等活动,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将金融服务送至农户、企业身边,切实做到不脱农、多惠农。在贷款审批、发放上,全系统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贷审批效率,建立贷款限时办结承诺制,缩短放款时间,提高贷款周转效率,确保信贷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同时,坚持惠农政策,实行利率倾斜,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经营主体,保持基准利率不上浮,降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此外,“96669贷款直通车”,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便民宝”、社区e银行等业务的开展,推行了多渠道申请、上门服务、限时办结的阳光信贷模式。各农商银行在分支机构网点公布贷款受理热线电话,公开贷款程序、利率、额度、时限,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形成公开办贷、阳光办贷的良好风气。
新闻推荐
6月29日,从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2017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上传来喜讯,安徽建工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提高装配整体建筑预制墙板线盒预埋一次合格率》成果,在与来自北京、...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