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两种珍稀昆虫首现安徽黄山

合肥晚报 2017-07-11 01:00 大字

[摘要]世界最大水栖昆虫及中国最大蜻蜓的出现,反映当地生态环境优异

○越中巨齿蛉

○蝴蝶裂唇蜓

7月1日至4日,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参加指导滁州学院学生到黄山实习期间,发现并采集到两种珍稀昆虫:越中巨齿蛉和蝴蝶裂唇蜓。“越中巨齿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栖昆虫,而“蝴蝶裂唇蜓”则是中国最大的蜻蜓。这两种昆虫在安徽均是首次发现。这两种生物对环境要求特别高,直接反映出安徽当地生态环境特别优异。

这两种昆虫究竟有什么来头

先来了解一下越中巨齿蛉,它是一种水生昆虫,为巨齿蛉的一种,无论雌雄成虫,头部前端都长有一副巨大的牙齿,虽然长相凶猛,但成虫并不捕食其他动物,只吸食树木流出的汁液。

越中巨齿蛉是现今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虫,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普洱景东彝族自治县,2014年在成都青城山有发现记录。

2016年6月,四川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收到一份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上面写着“最大水生昆虫(有翅亚纲)是一种鱼蛉(越中巨齿蛉),它有一个21.6厘米的翼展”。

而此次在安徽黄山发现并采集的越中巨齿蛉为母虫,翼展为19厘米,为安徽省首次发现,之前公开报道并没有越中巨齿蛉在安徽发现的记录。

再来了解一下蝴蝶裂唇蜓,它是一种美丽且体型十分巨大的蜻蜓,仅在惠州南昆山、罗浮山、惠东古田发现,种群数量很少。蝴蝶裂唇蜓是中国最大的蜻蜓,其体型大,飞翔能力强,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不易采集。

此次在安徽黄山发现并采集的蝴蝶裂唇蜓为母虫,翼展为14厘米,为安徽首次发现,之前公开报道并没有蝴蝶裂唇蜓在安徽发现的记录。

两种昆虫是如何发现采集的

据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虞磊介绍,本月1日至4日,他作为领队之一,带领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和滁州学院动物学系学生到黄山野外实习,在野外工作时发现并采集到了越中巨齿蛉和蝴蝶裂唇蜓。

“越中巨齿蛉白天不出来活动,只有晚上才出来交配产卵等,发现这只越中巨齿蛉时是晚上,在一户农家的木门上,看到这个大家伙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虞磊说,越中巨齿蛉之前在安徽一直没有被发现的记录,这次在黄山发现,也算是填补了空白,虞磊将发现的这只越中巨齿蛉采集回合肥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越中巨齿蛉的生命很短暂,只有在幼虫阶段有一年的时光,但是成虫后雌性能存活一周左右,而雄性只有三四天的短暂寿命。”虞磊表示,他捕获的这只越中巨齿蛉在带回合肥后已经死去,现在正着手将其制成标本,之后会在合肥植物园进行展览。

“蝴蝶裂唇蜓与越中巨齿蛉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夜伏昼出的昆虫,当时发现蝴蝶裂唇蜓时是白天,它被一个巨大的网网住了,所以我们便可以采集到它。”虞磊说,蝴蝶裂唇蜓之前在安徽也一直没有被发现的记录,这次在黄山发现,也算是填补了空白,目前,这只蝴蝶裂唇蜓被滁州学院教授带回学校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安徽首次发现有什么意义

此次在安徽黄山首次发现越中巨齿蛉和蝴蝶裂唇蜓均填补了空白。另外,在安徽黄山发现这种珍稀昆虫也反映出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优异。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诸立新教授介绍,在自然界中,越中巨齿蛉是对水质非常敏感的生物,当水体发生污染,或者酸碱度突然改变时,它们就无法适应,会迅速在这一水域消失。因此,它们的存在与否,直接反映了当地水质的好坏,被国外许多专家作为“水质指标昆虫”。

而蝴蝶裂唇蜓也有“洁癖”,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高,首先水一定不能有污染。诸立新教授介绍说,蜻蜓的生存离不开水,对栖息地的水质要求非常高,如果水不干净,蜻蜓很难存活。同时,蜻蜓对水体周边的环境也很挑剔,要求植被数量和种类丰富。蜻蜓只吃活物,因此生存环境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昆虫供其捕食。

实习生 吕梦佳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郑静/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签署合作协议

本报讯记者获悉,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与安徽工程大学近日签署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与安徽工程大学的合作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安...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