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一曲黄梅两地情——安徽省政协香港委员王耀莹访谈

江淮时报 2017-07-07 11:32 大字

他是地道的潮汕人,却与安徽结缘,每年几乎有一个月时间都会生活在安徽;在担任安徽省政协香港委员期间,他推动了黄梅戏在香港的演出,引得年轻人阵阵叫好;他连续几年带领香港大学生到安徽实习,见证安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他叫王耀莹,一个把安徽当家的香港人。

在香港推广黄梅戏

2013年,王耀莹当选了安徽省政协香港委员,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到安徽,并对江淮大地的发展和社会面貌开始逐渐有了深入了解。

黄梅戏是王耀莹最早发生兴趣的安徽特色文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电影中经常会运用黄梅调,它的台词和普通话比较接近,对老一辈香港人影响很深。 ”在安徽履职期间,王耀莹认识了一些黄梅戏导演,在和一些港区委员的共同推动下,2015年黄梅戏《牛郎织女》在香港著名的新光戏院开演,“当时演出了两场,几乎爆满,年轻人第一次发现,原来黄梅戏的表演性是这么强,非常成功。 ”

帮香港学生来皖交流

去年夏天,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的35名香港大学生到安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王耀莹是提议和推动者之一。

“很多香港学生到内地实习,大多会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但当他们来到安徽之后,真的被这里的高新技术所震撼。”王耀莹说,去年来安徽实习的港生就参观了科大讯飞等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并试用了一些语音辨识设备,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今年暑假,王耀莹又要带着一批香港大学生来安徽实习了。

把安徽当成了家

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时间,王耀莹会生活在安徽,这些年来在安徽开会和考察,他也目睹了安徽的变化,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另一个家。

作为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王耀莹很早就开始从事和关注青年工作,也投入了很多精力。这些年有缘分来到安徽,就希望把“安徽发展的家”,和“香港成长的家”结合起来,拉近两地的感情。除了让更多香港学生来到安徽,更希望安徽的学生能够多到香港做客,为皖港青年的文化交流积蓄力量。本报通讯员 张建韦本报记者 何小龙

新闻推荐

大学生“三下乡” 带村里娃玩转假期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通讯员吴祥珍摄影报道)“写作文的时候不能光想着标题,要围绕标题展开联想,这样的作文才会更生动。”7月4日,安徽理工大学19名志愿者走进三和镇横塘村,在村部与留守儿童一道,学习游戏,玩...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