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我对高考的两次记忆

铜都晨刊 2017-07-03 09:27 大字

■金忠

对高考我有两次不同的记忆,一次是被录取的记忆,一次是没有被录取的记忆。

1978年,我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以5分之差落选;经过一年复读,1979年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来分的成绩被安徽师范大学录取。这一次我和所有被录取的考生一样,面对的是家长的欣慰,老师的笑脸和同学的祝贺,然后带着棉被和装衣服的木箱坐汽车,乘火车到大学读书。

然而,我对高考最难忘的记忆还是1978年那次落选和落选后的一段经历。

我是土生土长的铜陵人,1978年毕业于铜陵市第七中学,当年参加高考。尽管那年进行了“扩招”,我仍然没有被录取。单亲母亲没有责怪我,可是我自己情绪异常低落,感到前途一片茫然。高中毕业了,总不能还让家里养着吧?无奈之下到一家建筑企业做临时工,每天可以挣1元到1.2元钱补贴家用。所谓临时工,与后来的农民工差不多,遇到急难险重的事,都要冲在前面。高中毕业,身无长物,没有办法。自卑心理时不时袭上心头,折磨着自己。大约做了四个月的临时工,有一天黄昏,七中的教导处主任朱明祖老师专程到我家找我妈妈,说七中准备对79年毕业的学生分文理班,加强训练,迎接高考。朱老师说我78年高考成绩不错,希望我去插班复读,参加79年高考。

妈妈问我愿不愿意,有没有把握。当时看着妈妈那期待的目光,我只得说:“妈,我会尽最大努力的。全国那么多人参加高考,把握,我哪敢说有多大呢!”知子莫如母。妈妈知道我从来不说过头话,她下了决心:“那就去吧,家里再难也要让你复读一年!”在插班复读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在1979年考上大学,从心里感谢七中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我关怀体贴、如父如兄。朱明祖老师知道我家经济状况,帮我减免了复读费;学校团总支书记、政工科长王富源老师帮我垫付了书本费,使我在复读过程中心无旁骛,一心备考。

今年离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已经39年,客观地讲,当年的恢复高考制度是千百万青年的向往,我们都曾为之欢呼雀跃。因为高考开创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标准;高考对个人既解决工作问题,高考的成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当年高考的状态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参加的人多通过的人少”。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1977年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万人,占比5%;1978年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40.2万人,占比7%;1979年468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8万人,占比6%……2015年942万人参加高考,录取700万人,占比74%。当年的高考,对考生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啊!值得记忆的是,1978年我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落榜经历和记忆,这段经历和记忆已经凝聚成我的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人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新闻推荐

工业机器人前景广

6月28日,在位于金桥经济开发区内的安徽零点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车间,研发工程师正在对生产出的LR20机器人进行码垛实验。据了解,该公司是铜陵市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设计、制...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