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赵荔红

安徽商报 2017-05-14 00:00 大字

﹙作家,出版社编审,现居上海﹚

《海外寄霓君》 朱湘/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朱湘初到美国,写信给他的妻,说:我如今立了一个志向,要把全世界许多国家的诗都拿来读。五年后,诗人自沉于安徽采石矶。读他《海外寄霓君》九十四封信,只见一颗真性情、孩子气、样样儿顶真的诗人心,且抄录几句:

“……你绣给我的相架,我把我们同在北京照的那张相剪下你的相来,用这种信纸剪出一个蛋形的洞,把纸套在相上插进架中,今天早上被管家婆看见了,她希奇的不得了,说你长得美丽之至,花也绣得美丽之至。我告诉她这是中国绣花的一种,那是你的,那是我的名字。她说是谁绣的,我说是我的太太;她又问那相是谁,我也说是我的太太。 ”他的心如此柔软,世界又这般刚硬。

《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安吉拉·卡特/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说:“精怪故事就是一个国王去向另一个国王借一杯糖。 ”所有故事,重复一千遍,都是灰姑娘最终找到王子,一起幸福地生活着。灰姑娘有时披丑陋的蛙皮,有时穿破衣裳在厨房里,有时被女巫囚禁在古堡里;而王子,有时沉睡,有时轻信,有时出走,有时化为野鸭或白熊。他们历经一切,最终总能在一起。至于恶魔,幻化为各种形态,这里那里,到处都是。

生活如此多灾多难,需要作者的“乐观的英雄主义”。正如译后记说:“有一天我们会获得幸福,哪怕它不能持久”。

《一颗纯朴的心》福楼拜/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法国鲁昂福楼拜纪念馆,买了本法文版《一颗纯朴的心》。写一个女仆圣徒般的一生,晚年与一只名叫露露的鹦鹉为伴,鹦鹉死后,将其制为标本。这是福楼拜的晚年作品,作家的自我写照吧。馆内有一个壁橱,藏有一只鹦鹉标本,据说是福楼拜从鲁昂博物馆借来的。橱门开得很小,从门缝向内费劲张望,才见到深处模糊的鹦鹉。鹦鹉能学人说话,是灵鸟;作家写作,是模仿上帝言说,试图接近真理。神秘的语言能力,不可轻易获得。

《刘半农传》朱洪/著东方出版社

去江阴访刘氏三兄弟故居之前,读了这书。最先知道他,是读《叫我如何不想她》,那是可歌唱的情诗,与《诗经》在一个传统中。半农先生注意收集民歌、倡导白话诗,留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沈从文说半农在诗歌上的贡献是:“他用江阴方言,写那种方言山歌。用并不普遍的文字,并不普遍的组织,唱那为一切成人所能领会的山歌。 ”可惜刘半农44岁得传染病去世,若活长些,或有更大成就。胡适致哀辞:“半农先生为人,有一种莫名其妙之热处。其做事素极认真,其对学术之兴趣极广博,故彼卒能成为歌谣收集家,语言学家,音乐专家,俗字编辑家,彼之成功,完全由于一个‘勤\’字。 ”

《耕堂劫后十种》 孙犁/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这套书十册, 64开小口袋本,轻巧便于携带,书封墨绿色,内页纸发黄,素朴怀旧,我很喜欢。早年《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中清新、鲜亮的色彩退去了,这些文字,呈现出另一个孙犁,那是历经磨难、朋友凋零、老伴去世后的老人,心境沉郁,文字趋于平实、简淡、枯瘦,行文间却蕴涵大深沉、大悲痛。

最喜欢读他散落在各集中的“芸斋小说”。虽曰“小说”,大抵是从自己经历取材,或称叙事散文。以悲悯之心,关注“文革”背景下,人物、尤其是小人物的运命。我还喜欢读孙犁那些怀人忆旧的文章。这些文字,譬若先种一棵树,再不停修剪叶子,最后只剩得枯枯枝杆挺立在冬日,深情与悲伤全在里面了。一个劫后存世的孤寂老人,晚年所忆,尽是他人给予的些微好处,一箪食,一瓢饮,皆感念于心。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伊斯梅尔·卡达莱/著 花城出版社

小说取材巴尔干半岛的民间叙事诗:远嫁的杜伦迪娜突然回家,自称哥哥康斯坦丁带她回来,而康斯坦丁已死三年。卡达莱以悬疑侦探小说手法展开故事。层层相套的悬疑抓住、迷惑着读者。读者急于破解悬疑,但直到末一章,也似乎并没有解决悬疑。其实所有的铺排、悬疑都是为了佐证“承诺”。

承诺,就是希望本身,就是家园和祖国。

新闻推荐

网友晒母亲照片时光请你慢点走

○图为网友“王姑娘”1990年时全家合影,那时她才3岁○图为网友“王姑娘”2014年时全家在泰国旅游合影,自己已经是妈妈当年的年纪了○图为网友“王姑娘”晒的1988年时自己妈妈的照片○图为网友“王...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赵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