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人工智能未来将扮演啥角色?

合肥晚报 2017-03-08 10:30 大字

[摘要]且听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娓娓道来

人工智能在未来生活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随着科技的进步,超级大脑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想象力。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谈了他的看法。

利用辅助诊疗系统 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提升医生工作效率、提高医生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逐渐凸显。

“建议开展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门诊电子病历的普及。”刘庆峰表示,门诊工作量比较大、医生工作繁忙等因素制约了门诊电子病历的普及和推广。基于智能语音识别的技术可以实时记录病患沟通及医生诊疗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

同时,可以建设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能大大提高阅片医生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最终提高影像检查服务能力。”

其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三甲医院高年资医生的诊疗经验与医疗大数据,构建辅助诊疗系统,全面介入临床诊疗流程,为医生提供有效诊断和治疗建议,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医生在分级诊疗机制中的作用,助力医疗供给侧改革。

积极融入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说明合肥的创新能力在全国已得到了认可,我们非常高兴。”刘庆峰说。

刘庆峰表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会促使人才积聚,让更多优秀人才留下来,地方产学研用合作会有更好的氛围。

“科大讯飞之前就列入了安徽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也在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的重点支撑的产业方向和关键技术研发方向之列。所以这次我们在前期就没有参与7个平台的建设。”刘庆峰表示,最近伴随着人工智能和语音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步伐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同时语音在万物互联时代,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刚需和入口。

刘庆峰透露,目前和合肥市委市政府、安徽省发改委等已经在沟通中,“希望更早地把我们的语音和人工智能,能够列入到大科学平台中去,已经在做相关的计划和积极的推动。”

设立人工智能 国家实验室

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世界。以深度神经网络为典型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通过学习顶尖专家知识和行业大数据,达到一流专家水平,从而超过绝大多数普通专业人士。

“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到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刘庆峰说。

刘庆峰建议,设立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源头技术创新。整合人工智能源头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到典型应用示范创新等产业链资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同时,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刘庆峰看来,中国需要在中国语音产业联盟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多方资源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且,推动行业数据开放与共享,制定“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和测试方法;设立国家级软课题,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研究和伦理引导。

“人工智能的竞争就是尖端人才的竞争。我们不仅需要吸引优秀的海外留学生回国,还要引进各个国家的优秀人才。”刘庆峰说。

构建国家级 多重语言翻译平台

刘庆峰认为,我国现有的多语种翻译能力,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临着的国际间、民族间多语种交流的迫切需求。

“建议将多语种翻译技术列入到国家专项计划当中,扫除语言障碍,促进国际、民族间的商业往来、文化交流,打造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核心翻译技术。”刘庆峰说。

并且,建立国家级语言语料资源库,做好多民族语言语料收集和标记工作,提升翻译能力。多语种翻译能力的提升与受训样本数量有直接关系。

“目前该能力的提升遇到很大瓶颈,即在于没有足够的语料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国内语种复杂且同一种语言往往有多种口音,为准确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语言上更是如此。”刘庆峰表示。

因此亟需国家层面推动建立语言语料资源库,充实丰富目前的语料资源,这将对多语种翻译能力有质的提升。构建国家级多语种翻译平台,研发独立翻译终端,促进多语种翻译技术深入应用一线。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黎静 谷薇薇

新闻推荐

一身“熊猫血”一颗公益心本报记者罗少坤

拥有“熊猫血”,病人危难之时他从不推脱,一颗公益心,一坚持就是12年,他累计献血近8000cc,接近他自身两倍血液量。多年来,他不计得失,救助过大出血的产妇、白血病儿童,还有众多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大观...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