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秤制改革:从此“半斤八两”成历史

合肥晚报 2017-02-22 10:09 大字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所以成语中有“半斤八两”的说法。

近日,记者在安徽省档案馆获得一份文件《关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十六两秤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这份文件,可以了解安徽省进行十六两秤改革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实施的步骤与方法、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

十六两制历史悠久

关于十六两秤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方便各地的交流,开始制定统一的度量衡。负责制定标准的宰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上却遇到了困难。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预示着只要全国一个标准就可以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原则,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被追究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另一种说法是,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据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短斤少两,都要受到惩罚。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古代人都信奉“人在做,天在看”,所以都不敢做昧良心的事。

秤制改革有背景

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1959年发布的这份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传统的十六两制折算起来很麻烦,易出差错,特别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十六两计量单位,愈来愈不能适应。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必须进一步贯彻统一全国计量制度和进行十六两秤改革工作”,十六两秤的改革迫在眉睫。

中药称重可沿用十六两制

这次秤制的改革,主要是将十六两为一斤的秤,改为十两为一斤的秤,其总重量不变。凡在市场上发生交易行为的十六两秤和其他旧杂制秤(包括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企事业和居民等单位),一律改为市斤十两制。生产单位(衡器厂)一律按十两制要求为标准进行生产,而对于十六两秤的生产应予禁止。

废除英制,改为公制。因为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中,还有一部分是以英镑为单位的,通常称谓是十二两为一英镑。其实一英镑的实际重量约等于十六两为一斤的十四两五钱,若以过去的老式秤八五折算,才仅仅约等于十二两。为了统一制度和便于交易换算起见,除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英制外,在市场上交易的英制应一律禁止。

中医对于用药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出一点差错,为此,对于中药店的秤(如戥子)可以允许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可以暂时不予改革。

编制顺口溜方便换算

安徽省在此次改革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将收秤、改秤、检查、宣传四者密切结合起来。为了避免因改制而引起市场混乱和保证做到换秤业务两不误,文件中规定,“首先要做好技术准备。组织生产人员对十两秤的规格质量和技术要求进行一次学习。对营业员进行一起短期学习和讨论,要求懂得改革的意义和好处,特别对秤的换算问题要求达到学懂和熟练,能基本掌握”。

秤制改革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一定要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个别老售货员对改十进位秤暂时不习惯,各地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工作,例如运用图标图画、问题解答、诗歌朗诵、大字报、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还编制了秤制改革的顺口溜,“十六两市秤,难算又难认……现该十两秤,改两不改斤……大家齐努力,快快来推行”。这些措施使得秤改工作收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不仅如此,政府还积极做好备用秤和修理的准备工作,在各地组织衡器厂,生产和修理一部做十两制的备用样,以满足改革时的需要。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的典范,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郑静 文/图 实习生 吴伟

新闻推荐

24家房企被注销开发资质

本报讯记者从合肥市房产局获悉,因开发资质证书逾期,经两次登报公示仍未提出续期申请,现决定注销合肥宏伟等24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资质。根据注销名单来看,此次24家注销的主要是合肥本土企业。记者了解到...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