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扶贫政策解读·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安徽日报 2017-02-0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夏海军

安徽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编密织牢社会保障救助托底安全网,去年出台实施 《关于社保兜底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确保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社会保障救助范围,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安徽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相适应。 《意见》明确,建立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实现“两线合一”。按照实行农村低保制度兜底脱贫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相适应的调整机制,逐步缩小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2016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区,适度加大增长幅度,确保到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应保尽保。省扶贫办负责人说,农村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的地区,要将所有扶贫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区,要将所有低保对象纳入扶贫对象。对纳入低保范围的A类、B类对象,按其本人享受低保标准的30%和20%分类别增发保障金。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对经过扶贫开发收入增长实现稳定脱贫并高于低保标准的,要按规定退出低保范围;对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脱贫的困难家庭,要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兜底保障”。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精准救助。省扶贫办负责人说,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体系,统一制定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收入、财产认定办法,精准识别农村低保对象。进一步健全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建立起纵向贯通部省市县,横向联通政府各有关部门(机构)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确保申请救助对象公正高效认定。实现民政低保信息系统与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

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确保供养人员共享全面小康成果。省扶贫办负责人说,全面建立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合理确定供养标准,有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继续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特困供养人员护理保险、护理补贴制度,逐步解决特困供养人员护理难题。

新闻推荐

李国英在省政府专题会议上强调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本报讯(通讯员郑岩)2月7日,省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作专题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进一...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