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读而雅 因玩而乐
[摘要]逍遥津小学:“玩中学”让传统文化传承“活”起来
“因读而雅,因玩而乐。”这是逍遥津小学校长袁红卫对教育最深刻的理解。
在她看来,学校要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课程,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近年来,学校通过打造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技艺课程、传统地域课程,真正让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教学中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比如,让阅读走进学生?
才艺凸显。
快乐阅读。
文化熏陶。
才艺展示。
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快乐学、开心学?
href="https://m.yybnet.net/hefei/"target="_blank">合肥市逍遥津小学以“知行合一·寓教于乐”为理念,顺应孩子玩的天性,开发“最儿童”的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
位于淝水之畔古逍遥津南门的逍遥津小学,历史悠久,自公元年明天启皇帝钦赐“理学名臣”蔡文毅公专祠于此,一直文脉延续。至公元年蔡公后人创办私立新生小学,后经柳木巷小学,向阳路第一小学,至年月日更名为逍遥津小学,历时年。
依托自身历史传承和社区优质资源,开发并彰显“庐州文化”;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并通过实践创新重建儿童的学校新生活。以“庐州文化”做“生活教育”,以“生活教育”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创建“生活教育”特色学校,进而创建“师陶”品牌学校。
【“玩”中诵与读】
学习要从读与诵开始。“读”是阅读,“诵”是诵读。阅读要读经典名著;诵读要诵千古名篇。在读与诵上,逍遥津小学追求“快乐读”、“幸福诵”,从“日有所诵”到“图画书”,从“全阅读”到“整本书”,踏着晨曦的微露潜心阅读已经成为逍遥津小学全校师生的共同习惯,即便是最简单的读诵经典,孩子们也能“玩中学”。
“日有所诵”,养成诵读好习惯
学童的特点就是摇头晃脑读诗书,学校的特点是静心阅读、书声琅琅。不管是诵也好读也罢,都要从小开始,每天如此,渐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为此,逍遥津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推广“日有所诵”。
据教导处主任王静介绍,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将国学诵读写进课程表,安排专课专用,从低年级进行《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中年级进行《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高年级进行《论语》等篇目的诵读。
对于低年级孩子,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读你听”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老师节选一些片段读给孩子们听,学生感兴趣,不久就会发现班里不少孩子对这本书有了兴趣,还会自己买来看,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于中高年级孩子还可以圈点勾画,适当写一点感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王静还介绍了开展主题阅读的过程。中高年级孩子,可以分时段开展主题式阅读。目前,她正带领孩子们读《天蓝色的彼岸》。关于为什么选择这本书,王静说,书中涉及到“死亡”话题,引起家长们的担心,觉得对于孩子而言过早涉及到“死亡”,对孩子心理有影响。事实证明,孩子们阅读完之后所写的读书笔记,能看到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高人点评】不管是“经典诵读”还是课外阅读,养成习惯最为重要。不求数量多、时间长,但求每天坚持,日日诵读、日日阅读,终成好习惯,受益终身。
“军衔制”,是鼓励阅读好办法
孩子的阅读需要不断鼓励,逐渐养成每日阅读好习惯。逍遥津小学采用“阅读军衔制”,建立起阅读等级评价制度,从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就是累积读书数量,学生可以从几本书开始读起,这时候就会被授予‘士兵\’的称号,到更多时就会被逐渐授予‘上校\’、‘将军\’等军衔……”校长袁红卫介绍,这种阅读评价体系,从“列兵”到“上将”都有具体的阅读量要求。
同时,学校还给每位同学发放了阅读训练营记录本,记录阅读内容和感受,还为家长设置了留言板块。
“数字说书名”、“成语填字”、“偏旁转转转”、“名句竞猜”……在今年的“逍遥津小学读书嘉年华”活动中,通过设置各种闯关游戏鼓励学生在玩中读书。
【高人点评】孩子的阅读需要一些激励措施,家长或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新意,富有激励性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促进与提高。“军衔制”就是非常有创意的举措,孩子们很喜欢。
“亲子共读”,请妈妈到教室讲故事
“亲子共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非常好的办法。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闲暇时光,大家找到一个舒服的位子,用一个舒服的姿势,手捧一本书,还可以交流读书感受。何樱莉老师介绍学校的方法,就是开展“故事妈妈”培训,让阅读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家庭。
先开展“故事妈妈”培训,鼓励亲子共读一本书,然后利用家长会、班队会邀请家长到学校讲故事,妈妈故事的有效影响,极大地促进整个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
“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何樱莉看来,就是引导孩子从小爱看书,看好书,同时提供一个亲子交流的平台。
【高人点评】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同伴共读……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方式,目的是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找到行之有效的阅读途径,都需要持之以恒。
【“玩”中学技艺】
“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通过阅读限于眼、止于口,更多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力行转化为行动力。”在逍遥津小学教务处主任程朋军眼中,“玩中学”更多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形式丰富的传统技艺学习,找到学习兴趣,同时传承文化。
学戏曲,唱念做打“玩”素养
中国是戏曲大国,戏曲的种类很多,将戏曲传承下来,需要从学校做起。实践证明,很多孩子对戏曲很感兴趣,穿上行头,唱念做打,很有范儿。
“学戏曲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戏曲的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家长支持,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老师,“学校国学馆的每位老师都身怀绝技,各有所长。”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负责人程朋军介绍说,除了本校教师担任各室辅导老师之外,学校还邀请合肥本地的名家给孩子们上课。
比如,小百花戏曲苑的韦京东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安徽艺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第一位戏曲兼导演艺术硕士;非遗工作坊的朱山中老师,著名剪纸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身披奇艳争芳的戏服,描绘色彩缤纷的脸谱,无论是脸谱、行头还是唱腔、身段都有模有样,俨然专业水准……
【高人点评】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孩子从小学习戏曲,大而言之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小而言之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品位,学到一种技艺,受益终身。不过,一定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学美术,“玩”中释放儿童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纯自然地描绘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那是大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美术老师宋建军对教育最深刻的理解就是“教育需要回到原点、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
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宋建军说,3—5岁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对色彩和抽象画的理解方面;到了小学孩子们也应该循序渐进地学习,而不应该拔苗助长。“比如,让小学生学习素描,那他的理解力和线条表达就很难跟上。”
在他的教学理念里,美术就是“玩出来”的,同样,他也把全新的教学模式带入小学生的课堂。比如,带着孩子们到野外去写生、举办“六一视觉艺术展”等。
让宋建军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去年的母亲节,金都华庭校区的多位学生和妈妈齐聚在绿茵场上,用最特别的方式为即将来临的母亲节献礼——通过“百米长卷绘真情”活动,为母亲送去节日的祝福。
“孩子们都躺在画纸上作画,那时候我感觉孩子们真正在释放自我,这种‘玩中学\’的态度比逼他们去考级有用得多。”宋建军说道。
【高人点评】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个画家。随手涂鸦都是他们的作品,弥足珍贵;一旦长大了,就再也画不出来那种感觉了。所以,家长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创设一个画画的平台,让他们施展上苍赐予的才华。
学摄影,在“玩”中培养专注力
从书法到剪纸最后到摄影,郑永贵在自己兴趣爱好的找寻途中也是不断摸索。“直到摄影,我才真正找到兴趣所在,一朵花、一棵树、一滴雨,都要摄影师们用超乎常人的耐心去寻找拍摄的最佳角度和构图。”
郑永贵也想把自己对摄影的兴趣带给孩子们,于是,他在学校里成立了摄影室,培养有兴趣的孩子们学习摄影。
“久而久之,我发现摄影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让郑永贵没想到的是,每到外出采风时,孩子们在找寻拍摄角度时脸上的那种专注都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学生能盯着一处场景十几二十分钟。”
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同时,郑永贵还发现,平常在班级里表现不太好的“后进生”也因为摄影找到自信。
“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平时比较调皮捣蛋,上课专注力不够、下课也和同学们打打闹闹,但他对摄影的兴趣很浓厚。”于是,郑永贵就鼓励他在摄影上多下功夫,比如,盯着操场上一个足球他能静下心来拍半个小时。有次比赛,学校推荐他的作品去市里得了奖,这个小男生整个状态都让郑永贵喜出望外。
“突然发现他有了自信,课堂上也专注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口中的他都有很大改变,我想,这应该就是摄影带来的魅力。”
【高人点评】在“手机控”时代,拍照已成为很多人每天的生活。如何顺应生活现实,让孩子不仅爱拍,而且会拍,让拍摄与学习相结合,这是老师和家长可以考虑的问题。逍遥津小学郑老师用摄影改变孩子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玩”中接受文化熏陶】
只有传统文化的浸润,才能培养真正有内涵、有底蕴的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一个抓手,需要一个切入点。逍遥津小学的抓手和切入点就是“二十四节气”课和“传统节日课”,还开展“小导游”玩遍合肥的“传统地域课程”,都让孩子们在文化熏陶之下快乐地 “玩”。
寻二十四个节气路径“玩”法多
二十四节气歌从小就会背,但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文化却难以感知。古人为每个节气都写有诗歌、有故事、有知识、有习俗。抓住二十四个节气,逍遥津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文字吗?这又是什么字?”方汀是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的语文老师,这学期开始,她率先开设“二十四节气”课,帮助学生掌握这一中国传统国学知识。
今年立冬,班级大屏幕上展示一个甲骨文的“冬”字,虽然从未接触过,但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象形还是很快猜了出来。“没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立冬这个节气。”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随着一阵清亮优美的吟唱从班级传来,音律清晰,古雅交织,方汀带领孩子们吟诵起了《问刘十九》中的诗句。“因为冬天要来了,古人到了立冬这个节气要饮酒,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认识一下这个节气。”
随后,她又邀请一位家长上台,手把手教孩子们包饺子。“北方还有个习俗,冬至要吃饺子,这和我国的医圣张仲景还有一段渊源。”原来,他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分给冬天乞药的病人,过了不久病人的寒病就好了,于是,这一习俗就流传下来……
为什么要开设“二十四节气”课?方汀说,在中国传统的农业时代,二十四节气是人们耕作的“指南”和“时间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人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已经淡忘,甚至知之甚少。因此开设这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由来,以及与节气相关的诗词、饮食、风俗等内容。
【高人点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传统,逍遥津小学抓住二十四节气这个非常好的抓手,并很好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听、说、读、写”相结合,孩子们也非常喜爱。下一步,他们还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让每一个节气更加鲜活起来。
传统节日里玩得“嗨”
中秋赏月、元宵猜灯谜、过年过节……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每年的“元宵节”正值开学之初,校园里总是会张灯结彩,猜灯谜、闹元宵。“我们会发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元宵节灯笼,再装点上灯谜请同学们来猜。”语文老师何樱莉介绍,通过对传统礼仪及节日民俗习惯的了解,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历史名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也会给孩子树立榜样。
另外,学校还开发了拜师礼、开笔礼、毕业礼三大仪式课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这些仪式,让大家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沿袭仪式是对传统文化中优良部分的一种继承,既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更为孩子们播下礼仪的种子。”何樱莉表示。
在逍遥津小学,还有另一项让学生和家长竖起拇指称赞的传统文化课程——“庐州娃走遍合肥”。
“地域文化知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基础,通过走街串巷地找寻,可以让孩子们对这座城市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有更直观地了解。”校长袁红卫介绍,学生们通过“小导游”的形式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走访了解,增进对合肥的了解。
“通过地域文化课程的打造,我们希望借此来传播地域文化,让历史文脉代代传下去。”袁红卫说。
【高人点评】 逍遥津小学有着非常优越的地域优势和深远的教育历史,借助于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将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运用于“玩”之中,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之“深”与孩童之“浅”的矛盾。这很值得推而广之。
■师说
语文老师 王静
低年级老师要积极利用阅读课,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感悟生活、感知生命。
语文老师 何樱莉
要多让孩子做“读书笔记”,通过画与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导读”,让孩子们觉得阅读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美术老师 宋建军
很多家长在孩子低年级就考虑美术考级的事,其实学画画本身就是让孩子们释放个性,不能统一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教育需要回到原点、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
摄影老师 郑永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尝试,“玩中学”也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十四节气课程老师 方汀
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把他们禁锢在书本里,而是让他们融入自然,通过兴趣培养让孩子在“玩中学”。
语文老师 王悦
老师要引导孩子发展特长,比如说喜欢主持的老师可以在班级举办“我是演说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推荐
href="https://m.yybnet.net/anhui/news/201612/5436598.html">子树的主人在秋天去世了黄月亮悬在半空
人间靠沉默生活
桔子落下来,阳间
阴间,树上和树下。桔子看着桔子
越来越多的霜在低洼处凝结
你和我,走到树下捡地上的桔子
那勺桔子落了一个又一个桔子树的主人在秋天去世了黄月亮悬在半空人间靠沉默生活桔子落下来,阳间阴间,树上和树下。桔子看着桔子越来越多的霜在低洼处凝结你和...
href="https://m.yybnet.net/anhui/news/"target="_blank">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