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助推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升级阜阳市政协
[摘要]阜阳市政协
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调转促 “576”行动计划,传统工业改造升级跑了一段加速度,2015年,工业、技改、研发投入增幅均位于全省前列,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但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改造升级基础较为薄弱
一是产业规模较小。从工业总量来看,2015年阜阳市工业增加值达 503.5亿元,位次由全省第9位提升至第7位,但仍低于全省平均值110亿元,“全省赶平均”的压力较大。从企业规模看,阜阳市传统工业企业总体上还是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传统产业中高耗能工业比重较大,煤电、化工、再生资源利用三个产业产值 占 全 部 规 模 工 业 的35.2%,用电量占全部规上工业的90%以上,导致阜阳市节能降耗压力大、增速指标波动大,极易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和相关政策影响。
三是产业集群优势尚不明显。一些企业在空间布局上较为分散,有些地方仍存在不同产业企业交叉布局问题,有些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而全”和重复建设现象;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企业间分工协作不紧密,各自为战;产业链较短,缺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集合和上下游产业、相关产业配套。改造升级要素制约明显
一是工业和技改投资缺口较大。尽管阜阳市工业和技改投资逐年增加,仍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2015年,阜阳市工业技改投入165.1亿元,据估算,不到实际需要的1/5。不少企业因资金困扰,想改改不了。
二是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反映,融资渠道单一,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品种不多。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品或质押物,当地仅有农商行开展企业商标质押贷款业务,其他商业银行还没有办理此类业务,信用担保难,社会融资成本高。
三是人才短板制约突出。传统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扎根难,培育人才留下难”问题依然突出,人才匮乏和用工短缺现象并存。改造升级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改造升级意识淡薄。目前阜阳市部分规模企业具备了发展壮大的基础,潜力很大,但有些企业思想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企业仍处于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的“三无”状态。
三是部分企业管理滞后。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产权不明晰。公司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与改造升级的产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阜阳最大的短板就是工业,要想实现奋力走在皖北地区振兴崛起的前列,努力成为安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步伐。但阜阳市工业基础薄弱,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仅靠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亟需省里的大力支持。
为此建议:
在资金及项目扶持方面。在全省工业经济支持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改变当前按行政区域分配的做法,更多考虑按人口基数予以支持,使阜阳每年度获得的资金数量、项目数量与阜阳占全省人口的比重(占全省1/6)相符。特别是在技术改造方面,皖北作为传统产业较多地区,要想实现省提出的“每5年左右时间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造一遍”的目标,必须加大对皖北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有关政策项目向皖北地区倾斜。
在金融及上市审批方面。一是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的同时,发挥政府在产业基金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通过对基金的设立审批程序、基金的基本投资限制等方式,使省产业发展基金向皖北倾斜,并尽快建立皖北产业发展子基金。二是充分考虑皖北银行存贷比较低,在金融贷款支持上给予倾斜。新增存款原则上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对国家、省出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下达中小企业年度放贷考核性指标,有效改善贷款难困境,进一步放宽市、县两级金融机构贷款权限和授信额度。三是省担保公司及省属企业要加大对皖北地区贷款增信,降低贷款条件,优惠贷款利息。四是在审批地方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以及全国金融机构来阜设立分支机构方面对阜阳给予倾斜。五是在阜阳企业上市审批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拓宽阜阳企业融资渠道。
在节能降耗方面。省委、省政府把阜阳作为全省煤化工产业基地,使阜阳市节能降耗压力增大。建议适当提高阜阳能耗基数,为阜阳工业发展留出空间,以支持阜阳工业经济发展。
在扶持重点方面。阜阳市把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建议将这些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纳入省级 “十三五”规划,给予重点倾斜。
新闻推荐
我省启动建设全省政务微博微信矩阵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