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培养专业教师 建设科研型学校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50 大字

[摘要]阜阳市第十八中五位老师获全国电视优秀教学课例奖

  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刘丽莹

   继今年上半年阜阳市第十八中两位教师代表阜阳市参加安徽省专业比赛获得大奖后,近日,市十八中的5位老师,又在2016中国教育电视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张亮的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获全国中学组一等奖,其他4位老师均获二等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第十八中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学校努力打造一支善教善学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

团队合作 比赛获佳绩

生动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趣的科学实验,带领学生掌握概念;多样的科学探究,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在张亮的《动能和势能》电视课例中,一系列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知识点,并学会从能量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

“目前,在我校理化生课堂上,实验已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实验,带动学生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张亮介绍,这一教学模式源于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探索研究。

这些探索研究是市十八中各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校经常举办听课、评课活动,各位老师围绕一个课题直抒己见,建言献策,经过反复研讨和打(,让老师对授课内容的深度和教学艺术有更好的掌握。”

此次获二等奖的马利敏老师同样表示,这次参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校团队合作的结果。据了解,马利敏将于10月下旬参加省级历史学科教学大赛,学校将为其参赛选派负责电脑操作、技术应用、试讲指导等相关人员,做好充分准备。

创新形式 培养教师队伍

   阜阳市第十八中是于2014年由阜阳市红旗初级中学更名而来,自2016年初阜阳市名校长刘伟担任校长以来,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学科半日集中教研”、“师徒结对”等形式,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张亮说:“我校现有七个教研组,每组每周抽出固定的半日集中教学研讨,在教研活动半日内,老师们针对学科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充分利用学校QQ群及学校公共云盘,进行在线交流,并将优秀教育资源进行共享。”

不仅如此,市十八中各教研组还申报了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任务,以教育科研课题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动力,培养科研型名师,建设科研型学校。“目前,我校理化生组的省级物理课题顺利结题,国家级课题《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于2016年9月顺利结题,市级课题《开发生活资源优化物理实验》在研究中。”

教师队伍力量是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之一。2016年9月,市第十八中新进10位青年教师,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学校实施“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做好传帮带工作。刘伟介绍,目前,市第十八中共有省特级教师3人,省教坛新星5,市级名师5人、名校长1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还有多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坛新星、师德标兵。

推行高效课堂 树学校新形象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精细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都是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市第十八中校园内,“‘德育+高效课堂\’办学理念”的字样赫然醒目。“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

据了解,市第十八中从七年级开始,采用金太阳导学案,做到预习与指导相结合,突出重难点,加强教学与指导的针对性,真正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近年来,市第十八中学生中考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均列全市前茅,先后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阜阳市家教名校”、“阜阳市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不过,在刘伟看来,学校对内抓教学,对外要树形象,让更多人了解市第十八中。市第十八中经常开展教学公开周活动。“周边学校,甚至是乡镇学校的师生也来听课,了解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市第十八中还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聘请校外专家来讲课,鼓励我校老师参与外校交流研讨,一方面提升市第十八中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一方面让外校了解十八中的发展实力。

新闻推荐

这一刻,体育精彩定格阜城

写在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闭幕之际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