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植保无人机 大户都欢迎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4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科技动力。阜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随着土地流转进度加快,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他们思维开阔、目光长远,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机技术非常认可,并希望通过使用提升种植效益。

省时省力受欢迎

   颍泉区伍明镇彭庄村的种粮大户姜从连,流转土地种植了670亩小麦,除此之外,他还于2008年发起成立了从联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托管附近村民小麦2600余亩。“我现在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都是经过多年实践挑选出来的优良品种。”姜从连表示,即使这样,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然而,传统的防治工作非常辛苦,对此,姜从连印象深刻,“每天要组织十来人的值保服务队,背着药桶进行喷防,人劳累不说,作业速度也很慢。”然而在今年春季小麦抽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联合安徽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举办的无人机“一喷三防”技术推广与演示活动,就在姜从连家的麦田里举行,这让他省了不少功夫。

“飞机一飞,药水就洒好了,又细又均匀,效果真好。”姜从连表示,要是早用上植保无人机,能省不少时间和精力,自己计划买一架。

自用出租两相宜

   与姜从连有着同样计划的,还有颍泉区闻集镇滑集村的种粮大户滑磊。滑磊目前流转了50多亩耕地发展农业生产,种了几十年的地,他深谙农业机械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处。在去年参加的一次新型农机推广活动中,滑磊第一次见到了“期望已久”的无人机。

“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植保无人机,当亲眼见识到它在植保方面的作用后,对科技种田的信心更足了。”滑磊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一台收割机和一台旋耕机,除了自己使用外,还租给别人作业。每年,光农机服务的收入就比打工强多了。下一步,他计划自己购买一台无人机用于农业生产,这样,不仅给小麦除草杀虫方便多了,还能通过出租获取更多的利润。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据市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阜阳市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化水平越来越高,小麦在耕种收环节的农机化率达到90%以上;但是,在植保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却相对较低,“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非常突出。此外,传统的植保方式劳动强度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而使用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业植保机械,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难题,进一步提升植保效率。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富含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农机在阜阳市出现,并逐步受到群众欢迎。”市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同志表示,预计“十三五”期间,阜阳市无人机植保面积可达到生产总面积的30%。随着一大批智慧农机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闻推荐

凝聚合力促发展

记阜阳九珍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赵瑾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