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街头吴敬梓
古城拆迁后,我时常到古城内走一走,儒林街是我必去的街巷之一。
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儒林街,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和故事。走在这条街道上,总会想起那位与儒林街有着莫大关系的吴敬梓先生。
这位被胡适先生称为“我们安徽的第一大文豪”的吴敬梓(1701-1754),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后曾寓居芜湖,住在雨耕山下的吉祥寺旁边东退庵。东退庵濒临长河(今青弋江),与迎来送往的接官厅、芜湖八景之一的“吴波秋月”都近在咫尺,这些地方他自然经常去光顾。他在长虹门外的浮桥上往来过,到过卜家店,去过城隍庙等地。儒林街更是他经常流连之处。一个雨夜,敬梓先生来到与儒林街毗连的浮桥口,寻访友人朱卉(朱草衣),可惜未遇。事后,填词《燕山亭·芜湖雨夜过朱草衣旧宅》,其中写道:“他日相逢,难说尽,别离情绪。思汝,同听者,半宵春雨。”可见他们友情之深。
敬梓先生不仅细心考察芜湖的风土民情人文故事,还结识或了解芜湖儒林中的朱卉、陶镛、诸葛祚等名士,也了解胡屠户、牛浦郎一类市井人物故事,其中朱卉则是吴敬梓的挚友,多有诗文唱和。在他的《文木山房集》里,就收集有《寒夜坐月示草衣》五律二首、《洞仙歌·题朱草衣白门偕隐图》、《金缕曲·七月初五朱草衣五十初度》等多首诗词。
敬梓先生在芜湖也遇到过尴尬事。那是雍正十三年初冬,他乘船从省府安庆回南京,行至芜湖遇大风,只得泊舟江边鹤儿山下。他弃舟上岸,走进吉祥寺前一家茶馆,喝了一壶茶,吃了三只烧饼,伙计过来讨要六文钱,他身上只有五文钱,差一文钱,出了茶馆,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尴尬之际,巧遇老友王昆霞道士,代为付账,方走出茶馆。二人同游鹤儿山上的识舟亭,又喜遇同乡父辈朱乃吾。三人饮酒叙谈,直到红日西沉,才“话别匆匆”。分别时,敬梓先生又得到朱乃吾馈赠的十两银子。之后,他填词《减字木兰花——识舟亭阻风,喜遇朱乃吾、王道士昆霞》,其中记叙了“故人白首,解赠青铜沽浊酒”。
也许是受到儒林街的影响和启示,敬梓先生把他“名震儒林”的惊世之作定名为《儒林外史》。他在书中塑造的范进、牛布衣、郭铁笔等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就是以陶镛、朱卉、诸葛祚为生活原型的。芜湖的浮桥、街景、风光、风俗、方言和人物故事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踪影。其中“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牛布衣客死芜湖关”等都是十分精彩的芜湖故事。
行走在拆迁后的儒林街上,我们期待它的新生,但愿新生的儒林街能保留更多的城市记忆和故事。
刘传汉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0日,记者从芜湖市红十字会获悉,为救助更多的贫困眼病患者,安徽将开展“博爱在江淮99光明救助行动”,芜湖也是参与城市之一,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以申请免费治疗手术。据介绍,这次省红十字会将募...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