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明天可到武昌湖

安庆晚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摘要]葛良琴

 

秋末的某日,久雨初歇的天气,阳光是真的好。下榻在望江,见过地主,我就打听,明天可到武昌湖?

其实我并非急迫着去看武昌湖。美的东西,让它在那儿,太急切地去见,也许还不到时候,反而会抵消它的美。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我早见过,在李俊平先生的《武昌湖笔记》里。

去年,比现在这个季节稍晚一点,李先生陪同两位朋友到潜山。那天晚上的气氛被两位老师调节得特别好,可是我们依然有点拘谨。李俊平当时就坐在离我不远的位子上,好像也不怎么放开,样子十分地静。回去后,他写了一篇类似于“潜山行”的散文,他用“像一瓶打开的酒”来形容那晚的气氛。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么静的文字当然会出自这么静的人。

这似乎是一个规律。浮躁的人怎么可能留下静至本色的文字?

李俊平的文字是没有颜色的,所有的颜色都会过时。他的文字是近乎本色的叙述,对时间的叙述,亘远无际,幽杳而又充满耐心。

“看湖你得进入湖中,就像了解一个人,你得和他或她在一起。感情是慢慢培养的,对人如此,对一个湖更是如此。绕着武昌湖走,几天是走不完的,几十天也是走不完的。当然,我说的走不仅仅是指走路,而是整个身心与湖的亲近。走在湖边,湿地里天鹅会让你停步,十几只悠闲的野鸭让你觉得生活不必如此的匆匆……”

因为他说过的“像一瓶打开的酒”,我进而想读他的文字。我是在“雷池·文学谈吧(第一期/李俊平专场)”里读到这些文字的。其时,李俊平的散文已经很有些名气了,《武昌湖笔记》就获得过省精品工程一等奖。

这还不算什么。可是,当我知道他写武昌湖,已经写了五年,从01号写起,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第70号。他肯定还要继续写下去,每一个读过武昌湖的人都这么认为。我也相信他会写下去。

用几年的时间,去写一个地方,写她的四季晨昏,她的阴晴圆缺,写水鸟,写树草,写打渔的人和钓鱼的人……只要时间还在,武昌湖就永远在。李俊平的坚守也在。效果已经出来了,连我不知道望江在潜山什么方位的人,都知道武昌湖了。

望江有个武昌湖!这是李俊平告诉我的,我就是在他静水深流的文字里,走进武昌湖的。“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文学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矣。

武昌湖终究没有去成。组织方说,太远,秋冬水瘦,武昌湖已经有点颓废。

好在有《武昌湖笔记》。就是有点难为李先生了,一定有如我一样的人,在期待着在他的文字里再次走进武昌湖。

望江确实是一个聚水之地。“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似围墙。撑开船儿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望江的鱼是真的好吃,肉多且嫩,肉、刺分开,不必担心卡喉,汤呈乳白色,汁极鲜美。

从小就听得顺耳的黄梅戏,居然创作于望江,这在我又是一次颠覆。

颠覆以往认知的还不止如此。“不越雷池一步”典故出自望江;漳湖镇回民村,居然是安徽境内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地方。

这就是出来走动的好处。主办方很客气,带我们走访了好几处,名字中都带着水,望江大桥、升子塘、二水山房、漳湖,连树名都含着水——水重阳。望江许多地名都与水有关,像莲花荡,雷池。

不过,如果时候到了,我还是想去武昌湖走走。

“……时间,一切只是时间。自然万象像一个女人,我只是在武昌湖风韵犹存的时刻遇见了她。我想后来再后来的人们,只能看见武昌湖衰老的模样甚至干涸的陆地了。有幸的或许能在我的文字里一睹她曾经美好的容颜。”

我指望能在风韵不存的年龄里,在武昌湖风韵犹存的时候,走进她。

新闻推荐

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新华社合肥11月13日电安徽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鼓励群众团体、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明天可到武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