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栅子位于现在的人民路与宜城路的交口处,即现在市立医院大门的东边。过去这里并没有马路,也没有城门。1929年秋,安庆开通至高河客车,
大栅子位于现在的人民路与宜城路的交口处,即现在市立医院大门的东边。过去这里并没有马路,也没有城门。1929年秋,安庆开通至高河客车,汽车总站设在枞阳门外。依老城墙修建的公路,为安合路。由此,城内新辟新市路,于东水关处破城墙,与城外安合路进行对接。破城墙处,修有门楼,称为大栅子。随时代发展,大栅子后来居上,成为老城向外的主要通道。
1932年,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吴忠信在大栅子缺口处建起一座牌坊,在其西面题词:“开物成务”。1934年,国民政府省主席刘镇华在东面也题上四个字:“大辂椎轮”。“开物成务”意思好懂,“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大辂椎轮”则比较晦涩,“大辂”是指华美的大车。“椎轮”则是“无辐条的原始车轮”,“大辂椎轮”可理解为: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大栅子上的八个字,充分说明在那个年代,有识之士尊重科学、提倡民主和追求自由的思想,有志改造这个世界,打破这个世界的决心和宏伟抱负。
大栅子西南侧就是安庆市立医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1938年10月,伪安庆维持会在司下坡创建安庆施医所,次年4月迁至县学官,日军在此基础上扩充开办安庆东亚医院,主要为日军、商贾及其眷属服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医院迁入大二郎巷,占用培德中学校址,同时日军将同仁医院的病床、X光机、药品、器械等及部分员工掠归东亚医院。1943年更名为安庆同仁会医院。1945年11月,省政府卫生处接管东亚医院,更名为省立安庆医院。1946年1月,日籍医师被遣返回国,原日军掠夺的器材退回同仁医院,原同仁医院的员工基本返回。下半年,院址由大二郎巷迁至大栅子西侧,即如今所在的位置。1950年,医院更名为安庆人民医院,经过多年发展,1989年正式命名为安庆市立医院。
紧挨着西侧的就是老安庆教育局大楼和安庆三中。
安庆三中创办于1870年,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成立的公学之一,1924年改名为私立崇文中学。崇文中学提出了“以人格救中国”“读书不忘救国”的校训,捐款捐物,支援前方将士,罢课罢教,掀起反日浪潮。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1956年更名为安庆市第三中学。随着城市的发展,安庆三中和二中合并,成立了现代化的安庆碧桂园二中,校址位于安庆东部新城。安庆三中不复存在。
大栅子东南侧就是老安庆市人民路小学,该小学创办于1934年,历经新市小学、安徽省专科师范附属小学、新市路小学、新宜路小学、人民路第一小学等不同发展阶段,1982年定为现名安庆市人民路小学。如今该校整体搬入老三中,老校园已经彻底拆除。
新闻推荐
律师:可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