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技术驱动模式创新中部鞋都开启“鞋业智造”新时代本报记者陈成光

拂晓报 2016-10-19 00:00 大字

[摘要]技术驱动 模式创新

自2010年提出将宿州打造成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以来,在短短数年之间,宿州以龙头引领,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了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集聚、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制鞋产业集群;强大的政策支持,科学的产业规划,创新的模式和平台,推动了传统制鞋产业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融合,并加快培育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着中国中部鞋都宿州的制鞋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昂首挺进“鞋业智造”时代。

龙头带动,打造全产业链条。温州、广州、泉州“三州”鞋企纷纷入驻,齐力构筑中国鞋业“三州归宿”盛景,真正实现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端产品兼备、上下游产业链并重的发展格局

随着沿海地区受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资源紧缺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制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宿州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黄金机遇期,促进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也日益凸显。

2009年,全球鞋业巨头百丽慧率先落户宿州,开创沿海鞋企牵手宿州的先河。

纵观我国皮革与制鞋产业布局,在整个中原经济区,特别是安徽的制鞋产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是这里又是皮革制品和鞋类制品的主要消费地区。以宿州为基地发展皮革-制鞋产业可以辐射3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这里集聚着3亿人口的消费群体,市场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此外,宿州市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已形成具有一定产业素质的劳务大军,年劳务输出总量突破140万人,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有30%-40%的明显优势。从2012年开始,外出务工人员每年以5%的速度回流,加上现有剩余劳动力,为宿州制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产业工人。

一子落而先手定,先行者不乏后来者追随。此后,东艺、康奈、鸿星尔克等知名鞋企及鞋材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在现代制鞋产业城的建设过程中,宿州始终紧盯温州、广州、泉州这三大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紧紧围绕制鞋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项目,坚持优先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入驻,实现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集聚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截至目前,鞋城正式签订入区项目已达百余个,从2010年到2015年,皮鞋产量、年产值、利税分别由210万双、3500万元、1550万元发展到 3600万双、60亿元、6.98亿元,分别增长17倍、171倍和45倍,产业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6.8平方公里,注册登记企业及工商个体户等1913家,吸纳就业人口5.6万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

“足下世界”风云变幻,应对全球范围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宿州缘何成为诸多知名鞋企的“定海神针”?东鞋西移,宿州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扭住调转促工作牛鼻子,实现了鞋城经济的逆势上扬。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群、从配件加工到整鞋生产,宿州制鞋产业已经正式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鞋产业链条中,并逐步成长为推动中国制鞋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一极

固步自封难寻进步,不断创新方能突破。为进一步整合金融、市场等资源要素,力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商业价值,鞋城管委会于2015年10月注资成立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招商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项目招商、投资、建设及服务等工作。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李国英在参加省十次党代会宿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闯出传统农业地区的发展新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李国英在参加省十次党代会宿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