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校门口,汽车会减速?”高教园区频现行人交通乱象
伴随大学生陆续开学,沉寂了一个暑期的城南高教园区又热闹起来。可是,本月以来记者观察发现,这附近有关行人的交通乱象真不少。人行天桥上,人头攒动,但桥下始终能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人,翻过护栏横穿马路;明明红灯亮起,还是有人会管不住自己的腿,快速穿过斑马线,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
翻越护栏 横穿马路
“凑几个人一起过马路,根本不用管红绿灯和斑马线”——一个网络上的段子,现在却成了现实。
在花津南路安徽师范大学西门,记者看到,一些行人视人行天桥为摆设:加速、冲刺、跨栏,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行人潇洒地走了,但马路上汽车却乱了套。
开学季来了,位于高教园区的某商业广场吸引了许多学生采购。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名学生模样的女青年正在跨越护栏,她先将手中两大包“战利品”挂在护栏上,随后她双手一抻,双腿一蹬就轻松地跨过护栏,神情自若地拿起“战利品”起身走开。
记者穿过天桥叫住了她。“过天桥太麻烦了,绕了这么多路,手上提了东西不方便,太累了。”安师大学生小石漫不经心地答道。当被问到有没有考虑安全隐患时,她愣了一下,说:大家都这样,应该不会出事吧。毕竟在学校门口,汽车会减速。
在大工山路和花津南路的交叉路口处,记者又目睹了更惊险的一幕。一位老人在红灯亮起时未选择在安全岛停留,而是一路小跑冲向马路边……与此同时,一辆电动车“嗖”的一声从老人身后驶过,险象环生!
面对记者,老人辩解称自己“腿脚不便”,绿灯实在太短了,家就在对面绕路又太远,所以只好跑着过来。老人还解释到自己都是看着没车经过时,才敢横穿马路。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附近的行人,其中有11名坦言有横穿马路、闯红灯的经历,其中以在校大学生居多。
路,真的不好走吗?
虽然许多行人都承认这种行为不妥,但出于赶时间、怕绕路等原因还是选择了违反交通规则。一位老人“坦言”,30秒内通过人行横道,对老人来说时间是不够的;一些年轻上班族则抱怨:从人行天桥到达公交站牌大约需要2分钟,但在以前这个路程可能只要几十秒,所以,他们即使知道有安全隐患还是会选择抄近道横穿马路。
9月16日,天下着雨,路上行人较少。在花津南路人行天桥上,记者看到一位母亲一手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一手打着伞缓缓地从天桥上走下来。这位母亲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有孩子后,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依然在大工山路和花津南路的交叉路口处,经过记者多日的观察,当绿灯通过时间不足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安全岛等候下一个绿灯亮起。当中一位老爷爷笑道:“我就这一条命,当然要爱惜。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文明交通,行人也不例外
针对记者反映的情况,弋江区交警一中队指导员周伟东表示,目前交警部门已派遣多名警力在各高校门口执勤。目前,高教园区尚没有因行人不文明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
针对行人交通乱象及其所存在的隐患,周伟东强调,斑马线一般都是设置在学校的正门口,因为这里人流量最大,也是为了方便大家出行;绿灯通行时间较短,行人应在安全岛等待,不可随意穿越斑马线。
“行人交通行为,也是交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建议,包括年轻大学生在内,都应该学习、重温相关交通安全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从自身做起,遏止不文明行为;安全岛和斑马线就是行人的生命线,遇到红灯时一定要在安全岛耐心等待;行人外出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不盲目跟从他人,有车经过时不能强行通过。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纪美秀 汪雪梅
乡村“白衣天使”的幸福之家
一个乡村医生的六口之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左敏全家人用勤劳、朴实和宽厚守护着这份平凡的幸福,十多年来全家人携手同心,共同建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白衣天使”扎根基层
左敏和丈夫任胜锦家住汤沟镇马圩村杭墩自然村,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马圩村卫生室,这里是夫妻俩的工作地点,也是他们一天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采访当天,记者走进卫生室,夫妻俩正为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大爷输液,屋内左侧房间里放置着几张病床,床单干净平整,被褥叠放整齐。右侧的档案室里整齐地摆放着村里3200多人的健康档案,这些主要是左敏负责整理。
任胜锦介绍道,他们不仅要在卫生室负责门诊,有时候村里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打来电话了,也要出诊到村民家里去为他们检查身体状况。“对于乡村医生来说,没有休息时间,一个电话打过来,随时都要出诊。”一个小小的卫生室,为方圆5公里的村民身体健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以前我们是私立医院的医生,但是后来想想,还是决定回家,在这里尽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任胜锦告诉记者,这个决定,他们坚持了十四年。
夫妻二人工作这么忙,如何顾及小家?任胜锦看了妻子一眼,笑着说道:“她负责家庭多一点,我嘛,就会把心思多放在工作上些。如果不是她一个人料理家里,照顾我爸爸妈妈还有孩子,我也不能全身心做好工作。”
是好媳妇也是好妈妈
左敏是皖北人,大学毕业后跟着丈夫来到马圩村,除了医生这个身份,她还是一名妻子、儿媳妇以及两个女儿的妈妈。为了这个家,她往往早晨四五点就起床,做一些家务并准备好早餐,送孩子上学之后还要上班工作,忙完工作后再接孩子放学回家,一整天基本上没有空闲。在她的精心经营下,这个家温馨幸福。
“她对我爸妈真的很好,结婚这么久,家里从未闹过不愉快。”任胜锦开心地说道。妻子对于公公婆婆的付出他一直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印象深刻的是小女儿出生六个月时,母亲抱着孙女逗着玩,突然觉得腰部疼痛不适,左敏第一时间告诉了他,他把母亲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母亲卵巢上长了肿瘤。后来,母亲有长达半年的时间陆续住院,左敏白天在卫生室工作,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重病在床的婆婆,即便这样,她从未有过半点马虎和抱怨,即使是现在讲起,任胜锦仍然感慨万分。而在妻子左敏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儿媳妇该做的。“我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的爸爸妈妈就像我的亲爸妈一样。”据了解,左敏的父母亲也是医生,她的母亲对婆婆也十分孝顺。“可能是我妈妈的言传身教吧,我觉得这样是应该的。”左敏对记者说。
左敏的大女儿今年上七年级,成绩优秀,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小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活泼可爱能说会跳,老人们一见她就喜欢得想抱一抱。大女儿任雨涵对记者说,父母对工作和家庭的付出是一种言传身教,她对爸爸说自己以后也想当一名医生,“我也想和爸爸妈妈一样,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一个被人夸赞的人”。
记者 胡芳 实习生 邵牧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好人如明灯,用德行释放催人向善的能量。在9月20日全国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当天,安徽首个街道层级的“好人驿站”——汀棠公共服务中心“好人驿站”正式揭牌。该站正式启用后将成为传...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