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合肥每年12000人死于癌症患者最后6个月,是“好死不如赖活”还是“尊严舒适地到达彼岸”?

安徽商报 2016-09-20 00:00 大字

[摘要]患者最后6个月,是“好死不如赖活”还是“尊严舒适地到达彼岸”?

近日,“最后的时刻,花100万买10个月的命,你买吗?”一文,将一个中国家庭禁忌的话题搬到了台面。一个癌症患者的生命最后时刻,是积极治疗等待奇迹,却饱受痛苦?还是坦然面对生死,选择尊严舒适地离开?9月18日,“肿瘤宁养疗护专题论坛”在合肥举办,省内多位肿瘤专家直面话题,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合肥每年有12000人死于癌症,患者最后时刻如何度过,很多患者及家庭很难抉择。

[两难]癌症晚期,治还是不治?

在癌症患者晚期,是继续忍受折磨接受猛烈治疗,还是选择另一种有尊严舒适的方式?安徽省肿瘤学会主委、安医大二附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陈振东介绍,西方对肿瘤患者有“宁养疗护”,也叫“姑息治疗”,专注于患者生命中的最后几周或几个月(6个月或更少)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养护。

而对于中国家庭,往往会继续治疗,“一是认为医院能缓解痛苦,其次认为不送长辈去治疗就是不孝。”

[调查]自己“姑息”但要给长辈治

生命的最后时刻,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记者随机采访了数位市民,“如果是我自己患肿瘤,到了后期,应该会放弃治疗,去做一些以前没实现的愿望。”今年32岁的小王告诉记者。但是如果是父母患病呢?“我会坚持让他们治疗!”很多市民和小王一样,主要是因为“不忍心让父母放弃,而且那样也太不孝了。”“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患病,长期医院陪护不现实,而接回家中无法提供专业疗护。”省肿瘤医院疼痛科主任陈兰仁认为,这也是难以抉择的症结所在。

[现实]安徽省目前尚无“宁养”机构

介于医院与家庭之间的“宁养”机构,则被专家一致认为是晚期患者较好选择。但据了解,安徽省目前尚未有专业的“宁养”机构,有类似设置也仅仅是一些养老院的“临终关怀”病房。陈振东介绍,宁养机构多民办,最大的困难来自医保的“玻璃门”,其次就是“放弃治疗就是不孝”的观念。同时,陈振东也认为,是否接受“宁养”对医生也是极大考验,“基础条件就是医生要做出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治疗无望?是否生命只剩下不到6个月或更短?”

不过,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在健康脱贫政策中已提及,晚期肿瘤等患者,无有效疗法的,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指导下,实施姑息治疗(宁养疗护)和管理。 记者 汪漪

[两难]近四十年肿瘤死亡率翻一倍

新闻推荐

安徽工会“强身健体”为改革蓄力

据《工人日报》9月19日头版头条报道日前,安徽省总工会机关新进人员培训班迎来了第六期讲座。当天的主讲人是省总女职工部部长杜玲,“老师”教得很细致,“学生”学得也很认真。从7月8日开始,安徽省总...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