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独具文化魅力的松潘回族花灯舞

阿坝日报 2016-12-30 00:00 大字

■王望

花灯,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有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很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去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于是,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避祸成功,从此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以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受中华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花灯舞,民间称之为“耍花灯”。至于花灯什么时候作为一种舞蹈道具,进而演化成多个民族不同形式的花灯舞,就笔者而言,暂不可考。

花灯舞就地区而言,比较有名的有芷溪花灯舞、重庆秀山花灯舞、泉州花灯舞、潮州花灯舞等。花灯舞传入松潘后,受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并独具魅力。其中“回族花灯舞”便是绽放在川西高原上的一朵艳丽芬芳的艺术奇葩。回族花灯舞是当地回族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回族也因此被称之为“舞花的民族”。年,松潘回族花灯舞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对回族花灯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保护和传承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花灯舞究竟是如何传入松潘的,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花灯舞是清代由松潘驻防的巡防军从北方引进,巡防军是满清直系的队伍,巡防军有两个长官,一个叫彭管带,一个叫傅管带,他们在松潘带兵时带来的花灯舞。巡防军离开松潘之后,就把这个花灯舞传授给松潘的汉军五营,松潘汉军五营将花灯舞继承下去,一直到了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松潘花灯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时期,当时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为了破万寿字,就挑选了与寿字相关的地方去贺寿,与寿字相关的就有松、鹤、遐、龄这么几个字,恰恰松州府就排在了第一,这样就由当时的松州总政陈金敖组织回民青年跳花灯舞,进京为慈禧贺寿,回来以后,花灯舞就在松潘地区各民族当中盛行开来。

花灯舞传入松潘后,当地在这项民间文艺中融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元素,并加以推广流传。松潘的花灯舞,不仅是松潘各民族大团结、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有力载体,同时也是民间文娱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为松潘多元的人文歌舞文化涂抹上了一股独特的色彩和增添了特有的魅力。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松潘花灯舞”用它自身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关注。

回族歌舞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时间的延续中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系统。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舞艺术主要有高亢、婉转、动听的高腔山歌《花儿》;边歌边舞,具有浓厚武术风格的《宴席曲》;表现妇女喜怒哀乐之情的《口弦舞》以及《念舞》《八大棍》等等。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居住地理,人文环境的不同,在统一的民族基调上又产生了不同的地域风格,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回族花灯舞”表演时以松潘传统民歌配唱,其表现形式为男女成对,人数在至人不等,节目有《观灯》、《月亮坝里去交情》、《南桥汲水》、《十二将》等。花灯舞不仅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也为古城松州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演种类。据了解,以前回族的花灯舞为了好看舞者都要穿黑衣服、白鞋子,系红带子,白帕子。因为那个花,往上一跳,灯一点燃,花的颜色就显出来了。

在逢年过节、开张致喜之类的日子,耍花灯演员便身着本民族的服饰,聚在一起便要耍花灯,场面十分热闹。在以前富人和穷人在花灯的制作上还有一些区别,富人花灯的灯盏要豪华一些,灯盏的材质要好一些,有银制的,瓷器、紫砂等等之类比较高档的一些。穷人制作花灯则用土豆、萝卜为主要材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回族的花灯舞不仅打破了贫富差距之分,而且还进一步吸收了时代的文化元素,成为新时代的回族花灯舞。

“回族花灯舞”一般情况下在迎新春和中秋节表演。主要分为“花杠、旱船、耍花灯”三个部分:花杠打头,由领舞者边唱(十二季节歌)边舞(指挥),旱船和花灯表演队随指挥而舞。

传统花灯用染色纸、竹丝、木板、油灯手工制作而成,先用各种色彩鲜亮的染色纸和竹丝做成花束;在把大约一米左右的木板锯成两头直径为厘米左右,中间成条形(宽约2厘米)两头圆形的木条,抛光染色,用竹丝在两头圆形的地方圈成6个花瓣,用染色纸糊成花瓣状;用草纸裹出火柴状大小灯芯,固定在装有油灯的花瓣中即可。

如今“回族花灯舞”更是成为其民族文化的标志之一,体现了松潘回族人民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愿望,传承了群众以传统舞蹈欢庆节日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松潘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回族花灯舞”让群众在表演中愉悦身心、振奋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松潘县委县政府鼓励群众跳花灯舞,并且把花灯舞和旅游结合起来,让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更让这悠久的艺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在花灯会期间,藏、回、汉族花灯舞将一一呈现给观众,并轮番上演,展示松潘多元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图片由州非遗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松潘投入两千万元实施 农业产业扶贫

本报讯(钟林秀)年松潘县共投入资金.万元用于农业产业扶贫,其中:草原生态奖补资金.万元,草原生态保护绩效奖励资金.8万元,草牧试验试点资金.万元,退牧还草资金.万元,浙江对口援建资金万元,幸福美丽家园建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