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壤塘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走笔

阿坝日报 2014-10-01 14:44 大字

■桑木周 记者 杨刚 宏翔

一座座干净、整洁的乡镇卫生院拔地而起,在这里,各种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一批批在州、县外接受先进医疗技术培训的医护人员带着精湛的技能回到家乡,同他们一起的还有来自绵阳的援藏医师、管理人员;曾经那些家境贫寒的农牧民面对大病只能“拖”、“扛”,如今“新农合”的出现让他们避免了“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窘境……

乡镇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参加“新农合”看病能够报销……记者在壤塘县采访卫生工作,所到之处不时可以听到农牧民群众的赞扬,微笑挂在她们的脸上。今年以来,壤塘县将卫生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强化医疗专业队伍建设,打造人才强医“升级版”。同时,加大“新农合”覆盖与保障力度,确保更多老百姓感受到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全县18个医疗卫生机构拼织的一张巨大的“健康防护网”,让县内超过4万余名群众尝到了医疗卫生发展的“甜果”。

基础设施“撑起”医疗服务能力

走进壤塘县医院,干净整洁的大厅,绿白相间的墙壁,一目了然的藏汉双语指引牌,高新设备俱全的诊断室、治疗室,折射出来的是壤塘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可喜变化。“现在医院条件那么好,服务态度也很不错,离家也近很方便,再也不用担心‘病魔\’的侵扰了”,一位见证壤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退休老干部斗木滚这样评价道。

听心跳、量血压、问病情……在医院诊断室,医生杨敏正在给病人做检查。她告诉记者,现在基本都是用机器和理论知识来科学诊断,这对病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服务,“这几年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越来越大,医院引进了一批先进设施设备,许多大病在县里就能解决了。”

要想解决农牧民“看病难”,首先从改善壤塘县医疗基础设施抓起。过去,落后的医疗基础设施,长期阻碍壤塘医疗事业的发展,更是让农牧民因为转院而饱受“病在路上”的滋味。近几年,壤塘医疗卫生事业正徐徐上升,今年,该县以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着力夯实服务体系建设,以县医院创建二甲医院为抓手,顺利通过县中藏医院二乙评审达标,全面规划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

数据是有力佐证:投资1600万元新建县医院医技楼6800平米,将于10月底投入使用,投入160万元提升改造县医院住院部,引进先进的CT、DR和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投资700万元,启动2000平米县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大力推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壤塘县计划2014年投资84万元,拟建12个村卫生室600平方米(每个卫生室7万元),截至日前,该项目已完成10个村卫生室建设。近3年来全县累计收治病人150000人(次)。

“智力医疗”助跑服务质量提升

参与诊疗患者6800人(次),开展基层管理及业务人员培训450人(次),开展示范手术12台(次),开展新技术项目7项,开展巡回医疗、义诊2219人(次)……今年上半年,来自绵阳404医院对口支援第二小队圆满完成对壤塘县半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在开展医疗援藏过程中,支援小队采取多种措施,把提升壤塘县人民医院的软硬实力作为关键。支援小队首先从尘封的仓库中清理出闲置已久的除颤仪、心电图机和HOLTER等医疗设备,手把手培训壤塘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并根据受援医院具体情况,开展一系列实用性强、学习周期短的新项目,如胸膜腔和腹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深静脉置管术等。

在404医院对口支援第二小队的帮助下,壤塘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技水平明显提高。壤塘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逐渐完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明显加强,临床诊疗进一步规范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大为改进。

今年,壤塘县以对口支援为抓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多形式不断提高卫技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通过招录公共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等途径,招录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名,选派11名县级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到绵阳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县乡卫技人员50名,培训村医100人(次)。接受绵阳26名骨干医师、管理人员到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蹲点服务,重点开展诊疗服务、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工作。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联动运行模式,目前已有42人参加对口支援。组织县级医疗机构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开展对口蹲点支援乡卫生院工作和医师下基层活动,做到了乡镇、村寨和寺庙全覆盖。

“新农合”护身,农牧民不惧“病魔”

“2013年刚盖了新房子,眼看幸福的日子就要来了,今年年初却被检查出了支气管肺癌,前前后后花了1.6万元,眼看这个家就要被我拖垮了,幸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加上特殊重大疾病补偿款总共给了1.12万余元,这些都是救命钱啊!“新农合”为我们农牧民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家住吾依乡章腊村村民尕尔玛泽板接过参合报销补偿支票感激地说道。和尕尔玛泽板一样收到“新农合”蛋糕的王底更是喜出望外,患有支气管肺癌的王底住院花费6万余元,“新农合”一下子替他交付了4.2万元,这让王底一家生活看到了希望,也使王底战胜病魔鼓足了勇气。

高原的阳光照射着夏日的壤巴拉,如同一项项惠民举措一样温暖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民政策在壤塘的实施,犹如新风雨露,滋润着壤塘的山山水水,渗透到每位参合群众的心田。一个个铿锵的脚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惠民的阳光洒在了壤巴拉群众的心坎上。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最大限度的解决老百姓的医疗保障问题。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向老百姓广泛宣传,截至目前,全县参合农民32822人,参合率为99.07%。“现在参合农牧民有病想治、有病早治的意识越来越浓了,‘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患重大疾病的老百姓更是得到了实惠。”该县新合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壤塘县“新农合”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同时对老百姓加强政策宣传,继续实施出院即时结报工作,截至目前,共报销一般病住院医疗费用415.21万元,补偿2246人(次)。

事危则志远,情迫则思深。着眼于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使该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壤塘县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克服财力紧张压力,多方筹集资金,创造性推进工作,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如今,逐渐享受到更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壤塘群众正在健康幸福生活的大道上阔步行走。

新闻推荐

壤塘县起航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黄雷)今年以来,壤塘县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总要求,深入调研,科学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加快改造全县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实现“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