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调解,调出和谐新天地

阿坝日报 2014-11-05 14:42 大字

■记者  叶其军

2013年,阿坝州大调解工作年度考核位列全省第8位,特别是“三山一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调解网络建设以及基层基础平台建设等工作多次得到省上领导的肯定。

今年4月,在壤塘县举行的全州规范民间调解现场会上,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尼玛木明确提出:“学习壤塘经验,不断探索新机制、创造新方法,全力推进大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作为阿坝州大调解工作试点县,被称为大调解中的壤塘模式到底什么模样?记者带大家走近壤塘大调解工作一探究竟。

筑牢“最后防线”前的缓冲带

前不久,壤塘大调解中心调解了这样一个案例:

壤塘县岗木达乡章光村和达日村两村因争夺竹沟资源,自2012年以来发生3起群体性斗殴、数起个案斗殴事件,经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各方力量调解无效。9月底,该县县委、县政府责成调解中心调解,调解中心通过多方取证、实地调查、尊重民俗等方式,在调解中宣传法律法规、在调查取证中劝慰化解心结,通过9天时间调解双方达成共同拥有划界管理的共识,并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这是壤塘县推行大调解机制带来成效的“冰山一角”。该县以规范民间调解为抓手的大调解工作成为阿坝州建设法治阿坝的先驱者和红旗手。

俗话说:“一代官司三代仇。”司法手段作为社会功能的最后一道防线,常因司法资源和司法程序制约,容易使纠纷久拖不决,小事变大从而形成新的纠纷。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阿坝州积极推进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有效衔接,将中外法学界誉为“中国有效解决民事争议的传统做法”、“东方经验”的“调解”被灵活运用、引向纵深,形成了诉讼调解与社会大调解对接、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以壤塘县为试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依法治省、依法治州的开局之年,将规范民间调解工作,抓好源头防范治理,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为破题之举。

“两个村闹纠纷,搞得开展各种工作都受影响;法庭只能针对个案,全靠调解好了这个问题。”岗木达乡副乡长尕尔玛曲周告诉记者。“现在两村村民都对这个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真正做到了将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将纠纷和隐患化解于无形。”

以“和为贵”为理念的调解,在“居中裁判、铁面无私”的司法判决前设立了一个缓冲带。更大程度上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事了、人和,让纠纷双方当事人满意。

“网络”全覆盖群众齐喝彩

阿坝州民间调解农牧民接受程度高,是广大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纠纷快捷而有效的重要方式,为农牧民及时化解矛盾、消除纷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一度时期趋于泛化成为阻碍社会有效治理的绊脚石。

针对这一现象,壤塘县大胆尝试、锐意创新,通过从历史、宗教、文化、传统习俗和现实因素等层面分析研究,整合民间调解资源,规范民间调解秩序,从源头防范与治理,将其引入到理性和法治轨道上,使之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产生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了法律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

该县将治理民间调解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突破口,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整治乱象、引导吸收、规范秩序、稳定和谐”的工作思路,在规范民间调解中,牢固树立依法调解绝不触碰法律红线、绝不逾越法律底线的调解理念;严把人民调解“进出口”两大关口,涉及刑事纠纷仅调民事部分,调解完成必须进行司法确认;初步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化解矛盾新格局,大调解的公信力有效提升。

该县充实健全规范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任的乡(镇)调委会12个,以村居两委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村居调委会61个、村级调解室和调解窗口88个,建立人民调解组织76个492人、行政调解组织26个130人、司法调解组织3个10人,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0个70人、设立县大调解办调解中心1个9人,在全县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有了纠纷群众可以就地就近自行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方便快捷的调解也极大地降低了矛盾升级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壤塘县政法委书记达尔吉这样告诉记者。“通过构建部门联动大调解机制,整合了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力量,实现诉调有效对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大调解网络,使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通过人民调解程序得以化解,有效降低了司法成本。

三上三心三员党政放心群众信服

“坚持党政主导、依靠群众的方针,吸收民间调解中的积极因素并转化为人民调解的资源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社会力量,是壤塘县规范民间调解取得实效的根基。”壤塘县县委书记严华这样总结道。

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品德上能服众、工作上有办法的“三上原则”和与党委政府同心、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威望、有调解能力、热心调解工作的“三心品格”的标准和要求,该县在乡村干部、机关退休干部、三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和民间人士及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择出492名调解员。通过强化法律和调解业务培训,让每一个调解员真正发挥“三员作用”(调解员: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宣传员:宣传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政策;信息员: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该县为每一名调解员统一制发乡村调委会印章、颁发调解员证书、并以藏汉文的形式规范了文书档案。

同时,以党委政府为引导、以法律为准绳,在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引导完善了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的《村规民约》并制定了《壤塘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手册》、《壤塘县基层人民调解运行程序》、《壤塘县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优化人民调解运行和调解管理,县、乡、村调委会在内的三级纠纷调解平台对当事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调解。

专治“疑难杂症”的调解中心

“一步到庭、当庭宣判”,司法裁判虽然解决了一时一地一案的矛盾和纠纷,但胜诉者往往并不一定就是胜利者。

今年3月,壤塘县一起已离异亲人将三个未成年子女遗弃路边事件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该县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获悉后,召集法院、司法局、大调解办等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认为,为有利于子女成长,通过调解程序解决问题为最佳选择。该县调解中心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经过7天艰难调解使双方最终达成长女次女父亲抚养、幼女母亲抚养的调解协议,使这起纠纷涉及跨乡两家因家庭暴力、遗弃子女、财产分割等纠葛交叉、关系复杂,在乡、村两级调委会经过8次调解无果的疑难婚姻纠纷尘埃落定。

这是壤塘县大调解办调解中心成立的“第一仗”。随后涉及壤阿两县跨区和历史遗留4年之久的三件重大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使调解中心名声大噪,农牧民纷纷专程赶来找到调解中心主动要求调解纠纷。

原来,这是壤塘县针对管辖的区域性、矛盾的特殊性和调解的适应性,为切实有效化解跨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全县范围内492名调解员中精选了懂法重法、经验丰富、群众信任的7名调解员,成立了县大调解办调解中心,作为专门负责跨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战平台,成为调解“疑难杂症”的“专科门诊”。专门解决疑难问题纠纷、乡村无法调解的纠纷。

今年3月,该县调解中心成立至今,连续成功化解28件具有较大影响的疑难纠纷,共涉及纠纷关系人132人,调解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纠纷化解率100%,无一当事人翻案反悔,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调解员很公平正派,调解结果法院也认可了,大家再无争议,我们很欣慰,都信服这样的调解结果。”曾经的纠纷调解代理人严布让这样告诉记者。

壤塘县通过规范的调解组织、规范的调解资源、规范的调解行为、规范的调解运行、规范的调解管理等,依法、公正、合理的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在领导体制上、工作协调上、组织架构上落实党政主导,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种调解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大调解的整体功能作用;真正形成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及时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建立了党政领导、统筹各方工作的民间调解工作方式,实现社会效果和工作成效的统一,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化解矛盾新格局,大调解的公信力有效提升。

新闻推荐

壤塘门底沟至中壤塘段公路改建工程已进行至油沥青混合料铺筑阶段

壤塘门底沟至中壤塘段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3.1公里,项目总投资概算5315万元,目前已进行至油沥青混合料铺筑阶段。该路段的建成对开发壤塘县旅游资源,完善区域公路网建设,推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