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记优秀共产党员王运江

阿坝日报 2020-07-08 00:47 大字

■记者 姜国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12年如一日,始终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作为一名医生,他始终把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用精湛的医术践行治病救人的承诺,他就是茂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运江。

白衣怀丹心,敬业献赤忱。自2001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王运江一直奋战在临床工作一线,长期从事急诊临床医疗工作,2017年8月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再坚持一下,就多一分希望”

—— 克服悲痛 鏖战新磨

2017年6月24日凌晨5点45分,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垮塌方量约800万立方米,最大落差1600米,堵塞河道约2公里。听到这一消息,王运江深感事态的严重性。更为揪心的是,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住在新磨村,来不及多想,他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带上药品和设备乘坐救护车赶往新磨村。

“大家要保护好自己,才能竭尽所能抢救更多伤员。”在前往新磨村的路上,王运江强忍着亲人可能已经离世的悲痛,镇定地给科室人员强调急救事宜,并一再叮嘱大家要注意个人安全。

尽管在脑中已经多次想象受灾现场的景象,但当王运江所带领的医疗救援队赶到现场时,仍然被眼前的泥沙巨石惊呆了,房屋、村道、古树已不见踪影。王运江家的房子不见了,父亲和兄嫂不见了,熟悉而亲切的乡亲们也不见了。来不及伤痛,强忍着泪水,王运江立即与同事及救援组一道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眼睛布满血丝、嘴唇干裂起壳……在新磨村救援现场,持续60多个小时的高负荷工作让王运江疲惫不堪,汗水和雨水打湿了白大褂,声音也变得嘶哑,考虑到丧亲之痛,院领导和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一下,却被他回绝了。

“我的亲人被埋在底下,而且还有很多村民也被埋,他们也是我的亲人,我可能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好弟弟,但这时我必须做一名负责任的医生。”说完,他转身走向救护车仔细检查急诊设备、物资和人员情况。

“再坚持一下,就多一分希望。”在那段日子里,这是王运江给现场医务人员打气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鼓励。在王运江看来,父亲培养他成为一名医生,是让他救死扶伤,穿上了白大褂,就担起了救死扶伤的使命。

“金杯银杯,比不上病人的口碑”

——立足本职 救死扶伤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运江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问自己,怎样才能用自己的医术撑起患者生命之舟?在急诊科,他找到了答案。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王运江深深懂得医疗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自从选择从医这条道路,他就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他始终牢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的誓言。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时,为了抢救一位贵州籍受伤游客,他和民兵小分队冒着余震、飞石徒步翻山越岭20多公里,把受伤游客护送到县人民医院做进一步观察治疗。

——在一个深夜,一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需要抢救,王运江在酣睡中被电话铃惊醒,匆忙赶到医院,经仔细检查后立即给病人施以治疗,30多分钟后病人的病情好转。

——2014年7月17日,在茂县石大关山体塌方医疗救援中,王运江冲在最前线,抢救转运伤病员。

……

一件件、一桩桩、一幕幕都是王运江对共产党员、对医务工作者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的生动诠释,他的敬业奉献也收获了患者对他的好评与感激。

“金杯银杯,比不上病人的口碑。”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就是对王运江医者仁心最直接的肯定,悬挂在他办公室最中央的一面锦旗很显眼,上面“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八个大字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和激励。

新闻推荐

“我有责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茂县土门镇团结村村委会主任黄晓洪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小记

■记者孟波唐冲姜国春“我们要购买10箱防雹烟花,马上来取。”日前,记者见到茂县土门镇团结村村委会主任黄晓洪时,他正在与县...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