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心跳查踪迹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农业科技报 2020-07-01 20:45 大字

你印象中的放牛,是否还停留在满山遍野撵着牛群跑?如今,一项“黑科技”来了!放牛不用再上山,一看手机便知。连牛的心跳体温,在哪儿吃草,都能马上掌握……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带来的黑科技——“无人机放牛”,这项“黑科技”让农牧业走在了时尚前端。

牛脖戴特制项圈体温心跳都掌握

在用手机放牛方面,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富顺镇唱斗村吴万全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每天早上醒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看看放养在斗子山顶的20多头牛有无异样。

这20多头牛的脖子上都戴着一个特制项圈,可24小时监测其所在位置,定位时间、状态、速度等信息。如果使用无人机飞到牧场上空,每头牛的体温、心跳都能一并实时传递到吴万全的手机上。

1997年出生的吴万全养过猪、养过牛,一直怀揣着一颗养殖致富的梦想,不过收益都不理想,“牛上山后容易走丢,以前村里几乎没有一家人养牛。”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带来的“航空生态牧场”项目,为吴万全解决了“放牛难”的问题。

定位测速“黑科技”让目光锁定无人机

李吉作为唱斗村驻村的扶贫干部,是推动这项“黑科技”的主角之一。

起初,他们只是专注于开发可以定位、测速的特制项圈。再后来,项目才把目光转移到GPS卫星定位、无人机技术的“航空生态牧场”上面。现在每头牛戴上一个电子项圈后,吴万全还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发展其他产业了。

李吉介绍,现在除了茂县富顺镇唱斗村,茂县松坪沟牧场和松潘县纳坡村将成为第二、第三试点场地。这两个点位放养牛的地理条件更好,尤其是松坪沟牧场,放养着约1万头牦牛,将成为“航空生态牧场”的主场。

(据成都发布)

新闻推荐

“这种做法好,值得学习!”

□张国盛张玺特约通讯员廖小兵6月17日上午,参加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现场推进会的代表们,参观考察了广安区4个东西部扶...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