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定不移带群众做好土地文章

四川日报 2015-12-23 01:12 大字

学 员:眉山市副市长 付庆一

蹲点地:阿坝州理县桃坪镇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晴

东山村是理县桃坪镇3个贫困村之一,全村104户、397人,海拔2600米以上,属高半山村,农业基础条件较差。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该村村民全部搬迁下山,主要分散在5个地方居住,经济收入主要靠打工、种开荒出来的微薄土地。“我家土地在山上。去年路基修通了,这几年种果树收成好,镇上补贴我们买树苗,我家也准备上山复种土地。”东山村罗山组村民梁秀群说,近年来,镇里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冰糖心苹果、车厘子、青红脆李等优质水果,种得早的农户,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土地的产出大幅提高,村民返乡种地的积极性高涨。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新富说,县委派来的“第一书记”还私人出资搞试验培植羊肚菌,准备成功后在罗山组扩大种植。同村的东山组则打算用1200亩山地种优质水果,搞林下养鸡、养兔。目前东山组已有16户回迁,搭了简易住房,开始整理土地了。

东山村村民重返故土,让我对“土地”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山区,土地仍是贫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应坚定不移带领群众做好土地文章,着力加强土地产出能力建设,同时增加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造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

去年,理县顺应民意,拨资为东山村罗山组修路15公里,虽然不完善,也没硬化,但可以跑火三轮、小四轮。目前,制约东山村经济发展的仍然是基础设施——东山组不通路,罗山组不通电,水池只能满足人畜饮用。我与村干部粗略计算,满足100多户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这笔巨资怎么落实?需要镇、县统筹谋划。

新闻推荐

六旬羌族大妈走进大学想学“咋个把羌绣卖出去”

□杨琳本报记者吴晓铃3月29日,西南民族大学。61岁的理县桃坪佳山村村民杨三秀早早就来到教室。从这一天起,这位目不识丁、只上过半学期小学的羌族妇女,将在大学里进修一个月,过一把当大学生的瘾。促...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