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老羌寨里的养蜂人

四川日报 2016-06-02 23:44 大字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徐中成 文/图

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云端之中,有一座古老的村落静静地“挂”在海拔2300米的高山之上。

这个被摄影爱好者评价为“至今保存着最古朴风情”的千年老羌寨——增头村由下寨、中寨、上寨共5个自然村组组成。这里的民居建筑历史悠久、羌韵浓烈,远远望去,鳞次栉比、巍然壮观,走近一看,主体都是就地取材的石头、泥土和柏木等天然建材。

5月,正是采摘樱桃的好时节。追随着“嗡嗡”的中蜂翅膀振动声,记者走进了71岁的羌族大爷周道善家。

几十个各色的木质方形蜂箱,被摆放在家中二楼露台前的棚子下方。老人说,最近是虫草采挖季,村民大部分都外出挖虫草了,他年龄大了,还要照顾80多个蜂箱,就留在家里。

面朝终年积雪的高山,背靠药材资源丰富的青山,加上近年来政府引导发展的李子、樱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增头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广。但周大爷和儿子周德恩最放不下的还是养蜂这门手艺。

上世纪60年代初,从内地到理县的流动养蜂人在桃坪河坝附近生产作业。“我们羌族人以前也养蜂,使用圆桶的传统养殖方法,产量少,而且蜂蜜容易被弄脏。”老人回忆说,为了掌握现代养蜂方法,那时,他经常下山去向外地工人请教。

周道善是公社里第一个用现代方法养蜂的人。改革开放后,周道善名正言顺地发展起自己喜爱的副业,还把这门贴补家用的手艺无偿传授给感兴趣的村民。

“九十年代前,山上没有公路,只有步行下山的小路。每次我背着一百多斤的蜂蜜下山,十天半月才卖完。”随着通村公路的打通,周德恩经常会骑着三轮摩托下山向桃坪游客出售蜂蜜。

和流动养蜂相比,定地养蜂的蜂蜜产量和当年的气候直接相关。相对于一些种植果树的大户和采挖虫草能手,周家每年的养蜂收入并不算高。

周德恩说,高山养蜂成本不低,蜂蜜的售价通常在60元/斤,但拿到山下销售时,一些游客要么嫌贵,要么怀疑掺杂使假,因此销量很不稳定。“其实,高山上出产的蜂蜜,蜜源远离农药污染,是真正的无公害产品。希望人们会逐渐认识到原生态高山蜂蜜的价值。”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慕名找到周家,试着品尝了一口蜂蜜后,马上决定买3斤带回家。

周大爷一家不属于“精准脱贫”帮扶对象,但父子俩同样渴望步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他们希望尽快解决电话座机线进村的问题,这样家里就能装上宽带,在淘宝开一个卖蜂蜜等山货的网店;他们还期盼正在改建的村道早日完工,让更多游客有机会上山欣赏老羌寨,并实地看看高山蜂蜜的生产全过程。

理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理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