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川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巩固提升产业培育见闻特色产业扶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阿坝日报 2015-09-02 14:13 大字

刘富军家供两个大学生、杨海东家供两个大学生、郑小军家供两个大学生、丁志兵家供两个大学生……在金川河东乡科尔纳村采访,我们在为农民重视教育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为他们每年两万多元钱从何来捏把汗。不容我们问起,村委会主任郭清友高兴地说:“这都是我们发展特色产业致富的结果。从2011年前的云杉苗到2012年的莴笋到2013年的大黄再到2014年的肉牛,已经使我们村人平纯收入从2011年的三、四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七、八千元,贫困户由原来的30多户减少到现在的17户。”

产业是强农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是农村经济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提振能力的“试金石”,是扶贫开发的“生命线”。扶贫开发就得换“穷”业,兴“富”业,金川县着眼全面提升大骨节病区的持续发展能力,加速病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从种植业和养殖业入手,立足解决病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逐村逐户制定落实差异化、精确化、接地气、可操作的扶贫措施,推动扶贫开发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对病区相对单一、低效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多元、高效、科学的布局和调整,做足、做活、做好特色农业产业这篇文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品质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不断发展,25个结构合理、优势突出、定位鲜明,错位竞争的产业项目正在形成,有力地带动了病区群众增收致富,确保到2020年不让一村一户一人在全面小康中掉队。

围绕优势抓特色村有主导产业渐成规模

地不会闲着,人不会闲着,多种一季菜,增收一大块。“可别小瞧了这一亩地,2013年,我光种一季海椒就卖了1万多元呢!”看着一株株泛绿的新苗,正在地里忙活的喀尔乡德胜村村民唐志国满脸的幸福。放眼望去,整个德胜村种植海椒、白菜、萝卜、莴笋的地绿荫成片,块连块,户连户,煞是壮观。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刘再琼说:“土地肥沃,天然肥料充实,加上丰富的种植经验使德胜的菜远近闻名。从2013年起,有了扶贫资金的注入,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顺势而为,如今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亩,我们这里除了冬天稍微闲一点以外,其余时间都忙,忙下种、忙管理、忙销售,到了大量上市的时候,收购的车南来北往,家家户户忙不过来。惟勤惟善,富贵有余。你看我们立的‘德胜村弘扬中华文化捐资功德碑\’,道路两边种的花,就可以想象种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走进西里寨村放牧现场,2.3万亩的草场绵延不绝,一望无际。半山养,也可以半圈养。在河坝,还有十多亩的黑麦草,一年割四季为圈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草地面积广、牧草种类多,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为发展肉牛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草场和生存环境。通过年出栏无公害肉牛40头,一头牛净赚三、四千元的鲜活现实,才能形成每户新的产业,才能形成我村农业的新优势。正在兴修圈舍的王卫兵说道。啃野草,食玉米,吃麦麸,喂秸杆,使肉牛身价陡增,本地普通牛市价不过每斤20多元,而这里生产的肉牛每公斤可以卖到60元,该项目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4万元,每年可使项目内养殖户人平增收2000元以上。能多赚钱,当然是越养越多,还没到今年下半年产仔时间未到,已经有30多户人家预定了。

与西里寨村相邻的苟尔光村则依靠发展中药材成为破解贫困的一剂“良药”。“算效益,单纯种地不划算,种植玉米一亩赚头不过三、四百元,遇上野生动物损耗大,连种子都要搭进去。吃饭倒没问题,就是兜里没钱。自从发展赤芍、白术、桔梗、五加皮后,每亩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中药比玉米管理难度小,收入却比玉米高得多。”村民杨宗德深有感触地说。更为可喜的是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不光青壮年,就连100名因岁数高、没有专业技能、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也能尽其所用,一举化解了企业招工、农民就业两大难题,让全村人受益。

菜是鲜灵的风景,果是沉甸的风景,药是茂盛的风景,苗是播绿的风景,畜是流动的风景。行走在金川大骨节病区,满眼皆是“特色产业”,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特色中药、特色肉类、特色菌类……扮靓了金川,大沟村的多肋牦牛、马厂村的藏香猪、复兴村的野生菌、西里寨村的玛卡……农牧业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围绕龙头抓联结业有组织带动延伸链条

提起马厂村的养殖户,知情人都羡慕他们有福气。他们不管防疫,不愁销路,只要按照合同要求,把藏香猪养大卖给金川富森生态养殖合作社,大把大把的钞票就到了手。该村村民李志华养了10头藏香猪,说起之所以扩大生产,是因为他既不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同企业签了合同,每斤以15至18元回收,省心又赚钱。

这几年,金川有了以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载体的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龙头企业为贫困户建基地,供种子、种苗、幼仔,抓培训,销产品,他们与贫困户直接对接,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启动资金、缺技术、缺产品信息、缺销售市场的难题,使贫困户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龙头”带动,铺就增收路。金川围绕主导产业,对经济实力强、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金川富森生态养殖合作社在70万元扶贫资金的帮助下,投资210万元,建成1600平方米的基地,以绿色养猪、抱团养猪、科技养猪的形式带动了全村380多头藏香猪养殖。品质决定身价,与市场猪比较,藏香猪氨基酸含量高出百分之三十,瘦肉率高出百分之十,野外放养的肉质中无药物残留,肉质必须经过检测的优势,使其作为优质安全品牌肉类打开了市场之门,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包装参加西博会,销往深圳、北京地区62头,交易额20多万元,拉动农户致富7—8万元。

“龙身”舞动,形成产业链。金川全力推进绿色、特色产业,努力将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优、支柱产业做强。在种植基地建设上,在全县设立了咯尔乡德胜村蔬菜种植基地、集沐乡根扎村蔬菜种植基地、河东乡结木村蔬菜种植基地、太阳河乡大黄种植基地、万林乡西里寨村玛卡种植基地、庆宁乡新沙村核桃种植基地、金川县铁棒槌种植项目等13个基地,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2013年至2014年,全县从事产业培育生产的农户达1934户;在养殖基地建设上,在全县建立了曾达乡曾达村黄羊养殖、毛日乡多肋牦牛养殖、勒乌乡野猪养殖等12个基地,形成了果、蔬、肉、菌、药产业带,金川牦牛入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龙尾”摆动,组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合同、订单或搞股份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为龙头、基地、市场、农户“牵线搭桥”,建立起了紧密型利益联合机制。属州级龙头企业的四川索乌谷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1年在西里寨试种玛卡100亩,2013年推广发展到447亩,今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600亩。把分散地块整合起来,既可以留着自己种,也可以出租流转,还可以带地种,由合作社组织种植,药农作为农业工人在地里干活拿工资,农民持续增收有了保障。创新的机制带来了多赢的结果:业主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农民取得了稳定增长的收入,政府则收到了“租一片土地、调一片结构、兴一片产业”的效果。

围绕效益惠民生户有增收门路乐此不疲

果子红了,生活红火了;林子多了,生态改善了;路子通了,生产发展了,村子变了,和城市差不多了……有了产业的支撑,富裕起来的病区村民精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村庄,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如今,平坦、整齐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前,不少家庭建起了新房,有的家庭还购买了小轿车、摩托车。产业扶贫带来的好处,细碎而让人温暖。金川病区村民用各种美好的词语形容产业扶贫:“小银矿”、“摇钱树”、“新财路”、“绿色银行”。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娃上学!”影视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台词。在金川大骨节病区因为有了产业培育,贫困家庭供孩子读大学再也不用“砸锅卖铁”了。刘富军说起供两个大学生时,对产业扶贫称赞有加:“没有我们村的种云杉苗、莴笋、大黄、青脆李、甜樱桃等产业培育,我每年哪来的2万元供两个大学生啊,感谢产业扶贫!我这个当爹的有种朴素信念:念书,能拔掉穷根儿,能让孩子改变命运!因为知识少、技能少,尤其是缺乏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低下,只能干一些可替代性极强的简单劳动。读大学拔掉穷根儿,能让孩子改变命运。”

4月的马厂,山间小路上,时而会窜出几只黑色“小精灵”,走近一看,原来是闻名遐迩的藏香猪。藏香猪是高原特有的原始猪种,嘴尖头长,蹄细骨硬,善于奔跑,非常强壮,生长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间密林中,被誉为“高原之珍”。正在山上放牛羊顺带放猪的彭树华对记者说:“我们这里藏香猪都放养,早晚以青稞、燕麦、玉米为食,喝天然山泉水。别看藏香猪黑不溜秋,经济效益却是本地猪的4倍,今年我领了10头猪仔,估计一年或一年半成熟后可以赚8000元。以前我们这里撂荒的人多了,有了藏香猪食玉米后,种植玉米又开始方兴未艾了,光去年金川富森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收购了2万斤玉米,卖给酒厂每斤只有1元到1.2元,卖给公司能值1.5元。

产业发展了,村里有钱了,病区的口袋也渐渐鼓起来了,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变化。而重要的是看不到的变化。“现在干部更有威信了,说话也更管用了,农民的向心力更强了,心气更高了。”卡撒乡乡长王元正说,以前驻村工作最怕分到色尔岭,来了不好开展工作,不来,工作又不到位,自从产村相融后,想来都要争取。沉重的山门打开了,村民的心门也打开了。色尔岭人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原本封闭沉寂的山寨,处处涌动着生机。大山里宝贝多着呢!城里人喜欢天然的东西,我们下一步打算种高山蔬菜,供来此日渐增多的游客食用。

大项目带来大机遇,大气候推动大发展;磅礴春潮正涌动,扬帆开启新征程。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借助产业培育多元发展的东风,金川大骨节病区在全面迈进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胡应贵记者夏姆贾启龙·

新闻推荐

治贫先治愚 ——对话金川县教育局局长邓云勇

今年以来,阿坝州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首重任务,通过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转变扶贫工作方式,确保到2020年全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金川县为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

金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