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远征军李华
■记者刘洪文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寻找抗战老兵志愿者发现了金川县目前唯一健在的中国抗日远征军藏族老兵,他就是今年90岁高龄的李华。
李华,1925年12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靖化县(今金川县)老街的一户贫困的藏族家庭,1944年加入中国远征军赴印缅战场作战。对于当年那段戎马生涯,李华至今记忆犹新。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汇入了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除了西南仅剩的国际交通线,日本全面封锁了中国通往国外盟军的联系通道,因而,西南大后方的滇缅公路成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当时日本出兵东南亚,企图攻占缅甸,进而切断中国与国际的最后通道。中国政府察觉了日本的意图后,为维护这条“输血管道”,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向同盟国提议出兵缅甸。
据史料记载,1942年到1944年,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人的远征军进入缅甸,与盟军协同作战,全歼了侵略缅甸的日本军队。在进入缅甸作战之初,因为盟军战略上的分歧,以及不熟悉地形环境、指挥不当等原因,中国远征军伤亡惨重。
出师不利的远征军,急需补充兵力,当时国民政府在全国许多地方设立了铁血青年远征军招募站。1944年6月,19岁的李华受雇于人,从家乡靖化县城出发,跟随马帮“背背子”远赴西康省康定(今甘孜州康定县)做生意。在康定准备返程时,遇到国民政府正在招收铁血青年远征军,李华自愿报名参军。
入伍后,李华被送至成都,编入成都教导二团七连,在皇城坝接受军事训练。两个多月后,李华随部队开赴印度阿萨姆邦的雷多,李华被编入新六军,正式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新六军是中国远征军中实力最强、装备最优良的中国新式陆军,在缅印战场屡建奇功。新六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由名将“丛林虎”廖耀湘任军长。李华所在部队为第14师,师长龙天武。
在雷多,李华在接受了全面、严格的美式军事训练后,被分配在师部通讯营,负责为前线部队铺设和检修通讯线路,保障通讯畅通。
1944年秋天,李华随部队从孟拱出发,参加了著名的密支那战役,这是中国远征军对侵缅日军发起的最后反攻。
密支那是缅甸北部重镇,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据李华回忆,在密支那大战中,部队出没于热带原始丛林中,环境相当恶劣。当时,天气炎热,士兵们很多都得了疟疾,很多士兵都葬身于原始森林。
在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中,李华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抢修线路,保障前方通讯畅通。谈及在战场上的经历,李华有些激动。他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曾亲眼看到与自己一起战斗的几个通信兵被日军的炮弹炸死。如果不是自己命大,当时也可能牺牲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苦战,密支那终于被攻克。战役结束,盟军因此获得了印缅战场的主动权。而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西南战略形势得到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得到稳定,被阻断的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即将连通。
12月,李华所在的部队奉命紧急空运回国,保卫昆明巫家坝机场。4月,李华随部队由云南调往湖南芷江机场,负责守卫机场,直到抗战结束。抗战胜利后,李华随部队先后在南京、上海接受日军投降,后被调往辽宁接受日本投降。
1947年,李华所在的部队撤回四川成都驻扎。后来,李华退伍,在四川省政府人事处办理了补发薪津和返程车旅费等手续后,回到老家靖化县务农。
谈起自己这段当兵的经历,李华老人无比自豪。他说,当时他家境贫寒,靠帮人“背背子”谋生。在看了铁血远征军的招兵宣传后,也没多想就加入了,甚至没给家人带信。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华因为有参加抗日远征军的经历被定为“大特务”,曾多次被游街示众,遭到批斗。李华说,当年参加铁血青年远征军正当年轻,为国家效力,他一点都不后悔。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自己是幸运的。后来被错误对待,他也理解当时的形势。只是子女们受到了自己的连累,现在他还感到愧疚。
如今,李华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他还享受到了金川县民政局每月发给的100元生活补贴。这一次,寻找抗战老兵志愿者专程登门慰问,并认定了他的抗日远征军身份,为他颁发了“抗战英雄”的牌匾,他感到无比光荣。
新闻推荐
■期荣马斌元春学品“炮路”,顾名思义就是运送大炮的道路。此言“炮路”即为乾隆两征金川时运送武器弹药的交通要道,也就是现在阿坝州小金县崇德乡翻越空卡梁子到金川县卡撒乡的这条便道。时过境迁...
金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