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尹勇近日在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西里寨村村委会

四川日报 2012-04-25 18:57 大字

□本报记者 尹勇

近日,在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西里寨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10余名藏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服装,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这一年变化太大了!”村民杨光清说。

西里寨村有79户367人。2010年以来,该村实施了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阿坝州幸福美丽家园、藏区跨越式发展试点村、四川省民族新村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短短一年时间,该村实现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巨变,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810元增至2011年的4810元,年增收1000元,走出一条新村建设推进观念转变,促进跨越发展的新路。

求新 藏寨中药材卖到国外

“最近一单生意是把2万多斤大黄卖到了印度,买家3月初就把货拉走。”西里寨村致富带头人杨国民说。

从2009年起,杨国民组织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大黄、秦艽、独活等中药材。

作为金川县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杨国民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合作社的村民就达68户,目前全村人都加入进来。村民们每年所需14万余元的药材种子、种苗钱由合作社提供,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但有租金收入,还有自家地里的药材收益。此外,还可到合作社打工。

据杨国民介绍,药材从种下到售出,约需用工40个工作日,目前每天工价约70元,合作社免费提供一顿午餐。

以前,西里寨村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村民们忙活一年,每亩地只能收入几百元。

2011年,该村引入种植大黄220亩、优质蔬菜240亩。仅这两项,全村人均增收就超千元,最多一户超20万元。

求变

曾经的贫困户现在年入10万元

“现在啥家用电器都有了,以前可不敢想。”西里寨村曾经的贫困户杨光清说。

杨光清以前住在山上的一个人畜混居的小房子里,距现在的聚居点3公里远。全家年收入不过六七千元,两个孩子在县城念书,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紧。

新村建设改变了杨光清一家的生活。他家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到“五改两建”惠民政策,由政府补助约6000元,进行改厨、改水、改圈、改厕、改庭院,鼓励村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2009年,杨光清全家搬到离公路不远的半山腰,盖起近300平方米的房子。杨光清加入专业合作社,种植药材、蔬菜和杉木。去年,这3项收入超过10万元。

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杨光清感受最深的是新村建设给他观念上带来的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村民已学会在网上销售药材。

求进

打造“菜药游”有机配置的产业格局

在西里寨村采访,记者随时看到村民脸上挂着笑容。村民们说,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的带动,使他们脑子里的传统观念悄然改变。

据杨国民介绍,刚开始搞种植专业合作社时,一些村民有不同意见。后来看到致富能手示范、一些入社的村民挣到了钱,他们也纷纷加入进来,抱团走上依靠科技促进增收的路子。

观念转变、收入改变,加之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愉悦感不断增强。

金川县委书记张海清介绍,没有进行村道路硬化、“五改两建”前,西里寨村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过上了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见的好日子,老百姓自信心明显增强。”张海清说,“新村建设增强了群众的自信心,带来了群众观念的变化。”

西里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卫兵介绍,西里寨村将在现有订单农业的基础上,打造休闲旅游产业,拟再发展1个旅游专合组织和1个蔬菜专合组织。截至去年底,全村已建成休闲农家乐5家。“未来的西里寨村将形成‘菜、药、游\’有机配置的产业格局,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更好。”王卫兵说。

新闻推荐

金川县和成都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签协议记者江

金川县和成都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签协议本报讯(记者江芸涵)7月21日,阿坝州金川县和成都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三方在成都签订教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金川县将在两所师范院校的支持下,以建立一流...

金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