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是“营房 ”我是“兵”

内江日报 2016-11-20 00:00 大字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文/图

11月13日,记者慕名来到市中区沿江路,一间不大的酒吧,门前的“弹药箱”让记者大为吃惊!正在忙碌,一身“戎装”的正是这家酒吧的主人──陶俏然。

步入房内,各种“机枪”、“坦克”、“飞机”、“炮弹”、军装、发报机……一下子把人带回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转眼,16毫米电影机、红灯收音机、老唱片、老海报……又将人带去那难忘的岁月。

“其实这些都是兵器模型。”陶俏然笑道,“因为房间窄,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受“老兵”父亲影响,2003年,初中毕业的陶俏然也成了一名军人。八年的军营生活,不仅让陶俏然成长起来,更让他对各种兵器有了感情。在部队,他苦练本领,爱枪如命,休假回家,也沉迷于父亲收藏的“兵器世界”里。

看着痴迷的儿子,父亲将多年的收藏转交给了退伍的他,让他“闯天下”。从此,陶俏然开始打理自己的事业,开起了一家颇受老兵们喜欢的“军营”,“每到‘八一\’建军节,很多老兵都要到我这里穿上军装、摸摸‘兵器\’、看看老电影,回味过去的军营时光,倾诉战友之情。”陶俏然说,一有空闲,陶俏然也四处奔波,继续充实他的藏品。

2010年,陶俏然在阿坝红原县一家古玩店发现一个1953年制造的“弹袋”,亚麻制作的弹袋上还缝制着一颗闪亮的红五星,一拿到手,陶俏然就爱不释手,一问价格,老板却告知“非卖品”。一个月内,不甘心的他反复去了四次,但还是空手而归。一年后,他把“弹袋”照片发到了网上寻找,不久,一个外地朋友竟将他收藏多年的“弹袋”送给了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他的众多藏品中,近百枚战争纪念章、军功章收藏价值极高,从中国工农红军、中原大战、淞沪会战、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一段段中国历史被镌刻在这一枚枚小小的纪念章和军功章上。

2012年,陶俏然从网上发现一辆上世纪80年代的“幸福250”军用摩托车,“我只在父亲的照片上看到过。”已渴望多年的陶俏然立马与卖主联系,喊价4000多元,且有故障,几经讨价还价,最终以3800元成交,结果运费还花了600多元。

收到这辆开不动的“宝贝”,陶俏然送到了维修店,花5000多元,终于让这辆老式摩托车跑了起来,“一天,我骑到街上,一个陌生人硬要和摩托车合影。”陶俏然乐道。

因为收藏,陶俏然结交了不少朋友。一次,朋友去比利时,在旧货市场发现5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念章,花几十欧元买下送给了他。

随着收藏的升温,陶俏然又开始收藏解放后的各种藏品。“一次,我仅花20元钱,就从收废品的人的筐里买了一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的‘可口可乐\’收录机。”陶俏然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的“宝贝”。

如今,在他收藏的“宝贝”中,不仅有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兄弟”牌英文打字机,还有波兰的“耐普登”电子管电视机;不仅有上世纪60、70年代的电影胶片,还有16毫米、35毫米电影机;各种黑胶老唱片、老海报、收录音机、钱币……应有尽有。

一次,一名成都老板欲高价收购这些藏品,三番五次,软磨硬泡,但最终还是被他回绝了。而来到他店里的朋友及外国友人,他却慷慨赠之。“说实在的,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情结,是一段段无法忘怀的历史。”

新闻推荐

风劲大潮涌扬帆正当时——红原县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红原街景游人如织初秋的月亮湾红原机场新闻背景:在九月下旬闭幕的中共红原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今后五年工作安排的决议,其中“三区一中心”、“三地一门户”建设成为聚焦热点,得到各族人民群...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