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原更绿牛羊更壮 ——阿坝州恢复草原生态侧记
■牟静洪记者叶其军
3月的阿坝高原,冬意还未褪尽。距离红原县城45公里外的瓦切镇,冰雪将一片沙化的草原覆盖,远处草原与黄沙结合部,德香村的索郎甲参栽种的红柳在风中狂舞,这成为黄沙与青青草原的一道防线。他在红柳树下雪土中刨出一个大坑,开始灌溉。
“坑不能太深,怕伤害灌木的根系,太深了大风把表皮的沙土吹走,树就活不了。”索郎甲参看着这些灌木深情的眼神如同望着自己的孩子。再等1—2个月,这些树该发芽抽枝了,那时就可以检验去年种树的成绩了。
68岁的索郎甲参家里现有牦牛100余头,草场面积1214余亩。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放牧收入。前几年,政府开始搞草原禁牧、休牧、退牧还草等一系列工作,对此,索郎甲参很不理解:“我们牧民,不让我放牧,不让我养更多的牦牛,那全家人吃什么?”有这样想法的牧民有很多。
针对牧民的顾虑,县上派出工作组深入村组、远牧点,给大家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听了讲解,我们知道了,原来牛羊多了会让草原退化成沙漠,没有了草原,有再多的牛羊也养不了。为了保护草原,我们村里很多人都自愿种树。”随着草原生态的恢复,牧民群众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修复中来。
牧民告诉记者,种下的树,开始是每天灌溉,一年后每月灌溉,经过2—3年才能确认这些树是否成活扎下根,然后在树下种草。慢慢从沙魔手中将草原夺回来。草原的风很大,大家最怕遇到大风暴,2—3月份的大风暴一来,前面做的很多功夫都白费了。
“草原鼠害猖獗,是草原沙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红原县草原站工作人员安涛告诉记者。针对这个情况,县上开展了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生物杀鼠剂,通过放养鹰、狐狸等鼠类天敌消灭鼠害。同时,国家对草原沙化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加,今年年底前,阿坝州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工程计划投资375万元,实施鼠害防治105万亩,虫害防治165万亩。
记者了解到,2011年—2015年阿坝州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全州累计完成超载减畜507万个羊单位,存栏草食牲畜下降至805万个羊单位,基本实现了草畜动态平衡。
根据草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州草原禁牧管护区植被盖度平均84.6%,植被高度平均18.6厘米,鲜草产量每亩380.4公斤,较2011年分别增加6个百分点、7.5厘米、28.2公斤;草畜平衡区植被盖度平均85.9%,植被高度平均19厘米,鲜草产量每亩392.3公斤,较2011年分别增加4.3个百分点、5.7厘米、54.9公斤,草地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现在好了,草原退化现象改善了,牧草长得好了,牦牛数量虽然少了很多,但是质量就高得多了,收入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谈到植被恢复带来的变化,索郎甲参感慨不已: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牧民,放牧一直是靠天吃饭。现在变了,我们住的是“小洋房”(定居房),开的是小轿车,家园变成了游客观光的景点,很多牧民随着草原上生态优化,都在转产搞旅游业,不仅轻松,还比放牧挣钱多。
通过多年来的保护,草原生态有了明显的好转,草地植被盖度得到提高。退化草原植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有效地遏制草原退化,更让草地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淡天高,碧草映蓝天,阿坝高原上,一幅幅恢复草原生态、保护中发展的情景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让我们的草原更绿、牛羊更壮。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毅)为尽快转变角色,掌握农村工作,红原县创新培养方式,不断提高“第一书记”工作能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开展“三必开、四必访、五必谈”活动(即:村干...
红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红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