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牧道暖棚 夯实畜牧业发展之基

四川日报 2014-06-08 13:00 大字

绵阳在对口支援中着力民生与产业,为红原发展添后劲

时间:5月29日

援藏点:红原县

对口市:绵阳市

□本报记者 安微

5月29日,海拔3507米的红原县,大草原苍翠欲滴、野花遍地,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悠闲自在。这里,是四川日报“援藏采访千里行”第一组——阿坝州采访分队到达的第二个采访点。“风景虽美,但红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越冬度春期间,项目几乎全部停工,传统草原畜牧业也无法继续进行,发展相对滞后。”援藏工作组红原县领队雷建新告诉记者,这对对口援建红原的绵阳来说是一个挑战,却也指明了方向——打基础、惠民生、增后劲、利长远。绵阳的援藏干部将重心向民生和产业倾斜,规划了五年对口援建项目12个,尤以牲畜暖棚和生产性牧道建设项目最受当地干部群众喜欢。

5年内建成牧道100公里

记者一行来到邛溪镇达格龙村瓦布登家里时,他与妻子正在喝自制的奶茶。两口子热情地邀请大家坐下,给每个人斟上一碗奶茶。看见家门口停着的小轿车轮胎上还沾着泥土,邛溪镇党委副书记金涛凑到58岁的瓦布登身边问:“今天又去了牧场?”“对呀对呀。”瓦布登说,自家50多头牛全放养在三座山外的牧场里,以前去牧场都得骑马。“去年牧道修好了,我们经常开车去看一下牛儿,季节交替时转场也方便多了。”

邛溪镇有4个纯牧业村,道路不通曾是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产奶季节牧民卖奶很困难。牧道项目实施后,不仅方便了牧民放牧和产品销运,也提高了奶产品价值、降低了产品损耗。

“热多村牧道和达格龙村牧道之间的断头路只有3公里长,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修建,我找领队商量后,在2013年牧道规划中立了项,当年底就建成了。”挂职邛溪镇党委书记的援藏干部冯普全说。

对于他提到的这段路,在达格龙村生活了50多年的哈柏更是深有感触:“以前很多牛奶没法运出去卖,都很着急,现在不管是自己运出去还是奶粉厂来收购都很方便,而且因为很新鲜,价格也高多了。”

雷建新透露,“2013年牧道建成区牦牛奶产量比2012年增加了8%,我们计划五年内建成100公里牧道。”

5年内补助建设1000个暖棚

影响牦牛奶产量的因素很多,漫长的冬季也是巨大的考验。

在高原地区,牦牛“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之说广为流传,一到冬春季节,牦牛开始生病死亡,暖棚是保护它们最好的“家”。

热坤村的旦真泽让至今还记得2012年春天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雪,9头牦牛的死让他难过了很久。“去年县里搞暖棚建设,有资金扶持,我修了两个钢架结构的暖棚,上面还装了上海运来的阳光板,冬天很冷的时候都能比外面高十几度。”有了近100平方米的暖棚的保护,旦真泽让的80多头牦牛在去冬今春中无一死亡。

“红原的农牧、旅游产业前景看好,后劲十足,但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影响了产业发展。”雷建新说,“建成暖棚的,每户冬春牲畜死亡率由2012年的5%降到目前的3%以下,还延长了牦牛泌乳期,增加了产奶量,建成户牧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两年内补助建成的400个暖棚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这增强了援藏工作组的信心,他们计划在5年内补助建设暖棚共1000个。

新闻推荐

民族地区全民学法依法用法

□本报记者庞莹“要改变草原权属,有关当事人必须依法办理草原变更登记手续。如果不登记,改变行为无效。”近日,红原县司法局法宣股股长桑旦秋珍走进麦洼乡洞拉村的“法治讲堂”,向村民宣讲《草原法》...

红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红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