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痴迷收藏60多年,甚至不惜卖掉房子收藏珍品,先后向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十余家收藏机构捐献470余件文物。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故宫博物院捐赠

大众日报 2020-10-23 09:32 大字

2006年5月25日,姜爱国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赠了宋元明各代“摩喝乐”、陶范、绞胎球,共计133件珍贵文物。图为姜爱国展示部分文物。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李娜 苏本善

10月18日,走进东平博物馆九号展厅,400多件文物珍品让人大饱眼福,既有林成翰、李可染等近当代名人书画,还有青铜车马器、陶瓷器专柜等,慕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是近期东平县姜爱国办的个人收藏展。

走近姜爱国,才发现这位对文物痴迷之人是如此迷人。他60多年来痴迷于收藏,甚至不惜卖掉房子收藏珍品,还先后向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十余家收藏机构捐献470余件文物。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故宫博物院捐赠专馆内的景仁榜上。他认为高尔夫球的起源地是中国,为“捶丸”是中国的高尔夫球而不断奔走。如今他又为助力后口头村的乡村振兴再出发,并创办了国内独有的“宋代捶丸馆”和“宋代摩喝乐馆”。

痴迷收藏,“搁着馍馍饿着人”

“北国冰雪冻,南天花正红。隆冬终必尽,春来颂东风。”

走进姜爱国的家中,一开门便被迎面的这首诗所吸引。这是他母亲李灿芳女士为自勉绣在枕头上的一首诗。其父母都是离休干部,因为家庭出身问题,1958年父亲被打成“右派”,给整个家庭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场灾难,母亲李灿芳老人把这首诗绣在枕头上用以明志。

93岁的李灿芳老人于今年8月去世。李灿芳老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新中国成立前当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在粮食局工作。受家庭文化的影响,耳濡目染,姜爱国对收藏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让人惊讶的是,今年67岁的姜爱国已经有60余年的收藏史了。6岁时,姜爱国就同哥哥姜爱民共同收集邮票。每天放学后去粮食局办公室收集邮票,几年下来,他和哥哥收集了整整“三大本子”邮票。

经过多年收藏和邮局朋友的赠送,姜爱国集齐了国家邮政局连续十年发行的“十年联套集邮册”,邮票收集小有成就。可惜的是,一次家里被小偷“光顾”,邮票绝大部分被盗走。收藏讲究缘分,姜爱国认为自己与集邮无缘,索性将剩余的邮票全部送给他人。

虽然无缘,集邮却开启了姜爱国的收藏之路。“踏进收藏这个门后,路会越走越宽,想收集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他说。书画、瓷器、家具都成了他收藏的对象,每次收集到自己喜欢的藏品都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甚至晚上搂着它们睡觉。

“收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姜爱国说,为了能真正走进收藏这个行业,自己没少下苦功。购买书籍学习、拜师学艺,只要有时间,他就钻到收藏研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诱”下,步步引向深入,直至难以自拔。为了深入了解瓷器文化,姜爱国一口气买了十多本相关书籍,一本本研究。“单单买书就花了两万多元。”研究久了,他也慢慢懂得分辨各种藏品的真假和级别高低。

尽管已是眼光犀利的专家,但姜爱国坦言,刚开始搞这一行都要“交学费”。“起初也经常买到赝品,不少钱打了水漂。有些东西想买但没实力买,脑子里面就一直想着,梦里都想。”

东平县州城是宋元时期的古城,这里出土的文物不计其数,姜爱国的藏品也大多是从这里收集来的。如今,姜爱国家里摆的全是藏品,还专门租了两个储藏室存放藏品。

收藏是“烧钱”的活。1991年,姜爱国任东平县钢木家具厂厂长,1993年与香港海城有限公司、香港华青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东海华装饰有限公司,并初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一方面,收入还算殷实;另一方面,姜爱国省吃俭用,十分节俭,几乎把所有积蓄都用在收藏方面。

姜爱国搞收藏,起初家里并不支持。为此,妻子王萍和他多次闹别扭。1998年,王萍从单位下岗,自己创业干起了床品买卖。“那时每天都要跑银行将当天的收入存起来,家里只要有现金,肯定会被他拿走,吃饭的钱都不会留下。”王萍说,家里最穷的时候,10块钱都拿不出来,当时就是“搁着馍馍饿着人”“捧着金碗要饭吃”。

“姜爱国疯了,为了收藏,卖了房子。”2016年,朋友王文奇家里急需用钱,欲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牧牛图》变现,找到了姜爱国。“老姜,你就收下吧,东西放你这里你能更好地保存它,我放心。”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藏品的喜欢,姜爱国狠心把家里房子卖掉,收藏了这件李可染大师的《牧牛图》。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资家”。采访中记者发现,姜爱国之所以收藏如此丰富,除了兴趣之外,还打了“知识差”和“时间差”两手牌。他上过七年学,还专门研究收藏,东西的好坏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他下手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搞收藏。

姜爱国认为收藏对一个人的修养甚至性格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刚开始占有欲比较强,捡漏儿的时候非常兴奋,但是当我把物件研究透彻的时候,那种收获感更愉悦。”在多年的收藏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姜爱国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收获。对他而言,现在只要能瞧上一眼“宝贝”就是一种享受。

只捐不卖,名字上了“景仁榜”

姜爱国省吃俭用,散尽钱财收藏佳品,却从未卖过藏品。他将藏品无偿奉献给国家。从2006年开始,陆续向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体育学院、东平博物馆、东平万里故居等单位捐献文物470余件,被媒体称为“山东捐献文物第一人”。

2006年5月25日,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姜爱国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赠了宋元明各代“摩喝乐”、陶范、绞胎球,共计133件珍贵文物。经权威专家鉴定,其中7件绞胎球,当为“捶丸”中的比赛专用球具,且均为宋物。

这些古代民间流行的“小玩意儿”,被姜爱国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后,使现代人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变得具体而形象。姜爱国捐赠的99件陶制塑像“摩喝乐”均为小型泥塑,有慈眉的菩萨、搏斗的力士,也有砍柴的樵夫、嬉戏的孩童。大者高10厘米,小的仅高2厘米。它们多数造型生动、形象,刻画细致入微。

收藏本身就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姜爱国捐赠的那7件绞胎球是他十几年前发现的,起初以为是握在手中的健身球,但在2005年的时候,他看到故宫博物院杨静荣发表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那可能是宋代“捶丸”用的击角球。

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对姜爱国的捐赠义举深表赞赏。他说,这些文物补充和完善了故宫的藏品收藏体系,为研究宋元明时期的民间雕塑、儿童玩具和宗教雕塑的世俗化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些民间文物体现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的相互影响,“不能估价”。

故宫博物院将景仁宫辟为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仁宫“景仰仁德”之意设立“景仁榜”,以此来表达对这些爱国人士的感激之情。院方专程为姜爱国举办了一场捐赠仪式,并将姜爱国的名字镌刻在故宫博物院的“景仁榜”上。

从此,姜爱国对文物捐赠痴心不改。

2008年,向首都博物馆捐赠捶丸6件,向昆明市博物馆捐赠蛋壳黑陶杯1件;

2013年,向东平万里故居捐赠门枕11套。(整个院落的门枕);

2016年,向山东体育学院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捐赠战国青铜戈、汉代绿釉狩猎纹壶、战汉箭镞,剑格、车马件、捶丸、围棋子、象棋子等文物130余件;

2018年,向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捐赠宋元投筹和棋子等7件;

2019年,向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捐赠练功带1件,向泰安市博物馆捐赠宋代捶丸5件……

姜爱国家有独女,他视每件藏品为自己的“女儿”,像爱护自己的女儿一样爱护它们。“这些珍贵的文物如果放在我的手里,不能展示和宣传东平文化,一旦在民间流失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价值,能够捐给博物馆,等于给这些‘女儿’找了一个好归宿,也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姜爱国说。

东平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2011年,东平县投资2亿元,建成了泰安市唯一一个区县博物馆。

姜爱国热爱故土,2011年,向东平博物馆捐献战国陶井圈1件、战国彩绘陶鼎1件、汉代铁质三足鬲1件、西汉青龙白虎空心砖1件、宋代“捶丸”12件。不但丰富了馆藏,而且传承了民俗文化,为宋代民俗生活研究提供了实物。

姜爱国希望自己的捐献行为能唤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国家文物的保护自觉,尤其是保护民间文物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把古人的智慧留给后人,让文化的血脉流传永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用“责任”和“亲情”概括人的一生,“带着责任和亲情做任何事情都会是完美的”。

捶丸见证中国古代“高尔夫”

从古至今,在地上挖几个洞,把球推进去的游戏不知凡几。关于高尔夫球运动起源的揣测也众说纷纭。西方体育史学家认为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苏格兰,也有人认为起源于荷兰。但姜爱国并不这么认为,他坚信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在中国。采访中,姜爱国也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捶丸”的故事。

“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据介绍,捶丸流行在宋、金、元、明时期,与现代高尔夫球玩法相似。在元朝初期还出现了记述这方面的著作《丸经》,它源于由马球派生出来的“步打”,比赛以击球进洞定胜负,而小孩玩的是小型化的“捶丸”,宋代的文献中称其为“击角球”。

姜爱国与捶丸的缘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在鱼塘里捡瓷片的时候发现了这些东西,它的光泽度、花纹水锈都是现代人做不出来的,我断定它是好材料,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1996年,姜爱国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叫《捶丸与击角球》。“从那以后就知道那是捶丸,是宋代的高尔夫球,之后就开始特别注意收集这些东西了,我自己也捡了很多残片。别人手里有,我就买来,当时老百姓都以为是古代的泥巴球,谁也不知道是捶丸。”

至今,姜爱国的捶丸已上千件,根据捶丸材质、大小的不同,细心的姜爱国还专门用相应规格的精致木盒存放。采访过程中,他向记者展示并介绍了这种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我发现的捶丸有多种材质,一种为绞胎球,实心,内发白,外面有条纹;一种为五花石,实心,石质,外表光滑,有彩纹;一种为素瓷球,实心,灰白色,无任何花纹,有素瓷画花,还有陶雕等。”

尽管捶丸只是姜爱国藏品的“冰山一角”,但他坦言,多年来坚持收藏捶丸,就是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高尔夫球运动真正的起源地。姜爱国告诉记者:“在中国发现的很多书画、壁画、石雕、瓷器、摩喝乐等都证明捶丸早在宋代就已存在,元代的著作《丸经》不仅记载有这项运动,更有详细的游戏规则。而用来击打球的樱木杆与现代的高尔夫球杆非常相似。据史料记载,早在宋元时期,这项与高尔夫球极其相似的运动在中国已经得到普及。”

2002年4月,泰安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在清理岱庙西城墙遗址时,在地表下发现了一组宋代石刻,其中一幅《捶丸图》尤其引人注目。图中儿童右手拿着一个球,左手持棒上举,棒端呈弧状弯曲,棒柄自上而下逐渐变细,球棒整体呈“L”形,像在打高尔夫球。专家鉴定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捶丸运动的图像记载。

“中国是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地”,这一论点随着泰安岱庙出土的宋代石刻“捶丸图”及姜爱国先生捐赠的“捶丸”实物而得到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认同。高尔夫球运动在14世纪的苏格兰兴起,相当于我国明代时期,显然,宋代流行的捶丸游戏比西方兴起的高尔夫球运动早了500年之久。

泰山研究学者周郢认为,历史上东岳庙会期间各类表演及竞技活动甚多,捶丸可能是当时庙会社火之一,故当时所制东岳庙华板(石栏杆构件)以此为图案。《捶丸图》的出土证明了高尔夫球运动宋代已盛行于泰安,而姜爱国发现的宋代捶丸实物,更加从时间和实物上为这种论断提供了依据。

北京申奥期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五千年中国体育历史展》中看到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内元代壁画《捶丸图》以及“捶丸”实物时大吃一惊:“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了!”

从十里宋街到乡间“摩喝乐”馆

姜爱国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会员,济南人文学院特聘专家。退休之后的姜爱国,仍致力于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

10月17日傍晚,记者走在东平县州城街道的宋街上,雄伟的城门、长长的青石板路、白墙青瓦红窗的仿宋建筑笼罩在落日下,更显得古意氤氲。州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北通燕赵,南控江淮,风物繁华,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是全国的大都会和军事重镇。

千年的岁月风雨侵蚀,曾让这座古城一再没落。而如今,文化建设让它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早在2009年,东平县便开始对州城进行古城开发建设,十里宋街便是首个启动项目。它全长5000多米,重建和修缮了北城门及部分城墙、龙门连跃牌坊、父子状元牌坊、槐仙亭、清真寺等名胜古迹,沿街建筑均是按宋代风格建设而成。

宋街的建设,姜爱国功不可没。因为了解当地历史人文,本就是州城人的姜爱国在当时主导了宋街碑坊的建设。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重塑“孝碑楼子”,将明代孙鹤年“子尝母痢”的故事代代相传。

穿过州城街道十里宋街的父子状元牌坊千余米,十字路口东北角挺立着一座顶脊高耸、古朴庄重的“孝碑楼子”。孝碑楼述说的是明代孙鹤年“子尝母痢”的故事。据孙氏家谱记载,廪生孙鹤年,四川参政孙玄之子。他的母亲得了痢疾,卧病在床,久不愈。鹤年昼夜服侍,吞泪泣声。皇帝听说后,派御医前来就诊。御医诊后说:“痢疾想要看好,需辨痢味甘苦,方能入药。”鹤年于是尝母痢辨味,因得医痊。此事传出,人皆感叹。皇帝听说后颁发旨意,立起了这座“孝”字碑,旌表其孝。

时东平州学道给诗:

子尝母痢卜生机,机动神随药奏奇。

一念感通捷影响,百年淑气蔼亲闱。

噬指心惊曾参至,泣竹笋生孟宗林。

休言今古不相及,东鲁而今有鹤龄。

可惜的是,老碑曾被破坏,破烂不堪。姜爱国借助修建宋街机遇,力主重塑“孝碑楼子”。如今,新的“孝碑楼子”高5米,长和宽均为3米,全石结构,碑中心书以60公分见方飞白“孝”字,碑楼横额书“永赐不匮”,楹联为“用力用劳用爱用敬凡事根本在是,曰大曰至曰达曰可自古圣贤皆然”。

“‘孝碑楼子’的故事是大孝、真孝,我们这里孝道文化蔚然成风,周边一带没听说有不孝顺的。”碑旁水果店老板张帆说。

位于州城街道的万里故居建筑面积430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共有大小房屋17间。房屋按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建设,为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呈典型的“海青屋”特点,古朴典雅,具有清末民初时期州城民居的鲜明特色。

姜爱国还为万里故居的修建捐赠了整个院落的11套门枕。其中有迎门的一对“喜上眉梢”非常精美。“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姜爱国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爱国将目光转向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东平县接山镇后口头村,一处处幽静清雅的农家院落、一片片金灿灿的洋姜花,村前潺潺流淌的大汶河……都在诉说着后口头村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后口头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村里于2019年9月建成民俗一条街,建造了民俗文化馆、农家记忆馆、纺织之家、柳编之家等十几个特色场馆。“后口头村将发展乡村游、研学游作为新型增长点,民俗一条街的建成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体会到老一辈人生活和工作的艰辛。其中,姜爱国老师的个人展宋代摩喝乐馆和宋代捶丸馆,为民俗一条街增添了不少光彩。”接山镇后口头村党支部书记赵同厂说。

“包罗古今万象,刻划世间百态”,宋代摩喝乐馆展出的“摩喝乐”之中,除了孩童造型以外,有几样极具道教色彩,如麒麟、五神伏龙。

据悉,源于佛教的“摩喝乐”,在传入中国后演化为天真童子的形象,成为“七夕节”的祭物。到了北宋时期,这种祭物演变为民间流行的玩偶,题材涉及宗教、传说及社会各个层面,展现出当时的世俗风情。

“原来不知道古时候的七夕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今天真是长见识了。要继承、弘扬、创新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孩子们有所了解,参观宋代摩喝乐馆就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前来参观的康斌说。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今,能和乡村振兴很好结合,我也乐意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宝贵遗产。”姜爱国说。

新闻推荐

早行动 抢机遇 争主动 东平县强力推进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本报8月12日讯(通讯员周翔董振宇)为强力推进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一县一案”落实,东平县早行动、抢机遇、争主动,突出...

东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