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深山上壁崖,清香馥馥伴风吹”。六安市太平畈乡以霍山石斛为媒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农旅融合新业态 “仙草”为媒,唱响乡村振兴曲

安徽日报 2020-12-04 07:17 大字

■ 本报记者 袁野

太平畈乡位于大别山腹地,距离霍山县城80多公里,与岳西县和湖北省英山县相接。过去,这里是典型的山区“穷乡僻壤”,而在今年,太平畈乡以产业规模12.13亿元的身价入围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榜单,在六安市独一无二。撑起山乡巨变的,则是一株小小的“仙草”——霍山石斛。

“石中芝兰”焕新生

离元旦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不少人已经在开始挑选新年礼物。对于喜爱喝茶的人来说,能得到一盒“米斛”,算得上是一桩乐事,这个“米斛”就是近些年来在茶友中颇受关注的霍山石斛。

与一般石斛长长的枝条截然不同,霍山石斛形短只寸许,细如灯芯,以其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的特性,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米斛”。早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石斛的记载,而在之后《范子计然》《名医别录》《本草图经》等书籍中也明确记载“石斛生六安水磅石上”,说明了霍山产石斛历史悠久。

“石斛,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嬴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精。”正因为霍山石斛珍贵的药用价值,从汉唐时期开始,石斛就成了贡品,据《通典》记载,唐代时淮南道年贡石斛二百三十余斤,占全国总进贡数量的7成以上。而经历了唐代、北宋年间大量的应用,霍山石斛这种生长在石头上的“仙草”几乎消耗殆尽,清光绪三十一年的《霍山县志》中记载“石斛则又搜求殆尽,寥寥如晨星矣”。霍山石斛的稀缺导致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南方的铁皮石斛取而代之,两广、江浙、川蜀等地也先后成为石斛的重要产地。

曾经几乎灭绝的霍山石斛,如今如何”死而复活“、成为太平畈乡乃至霍山不少乡镇的重要产业?这离不开太平畈人口中的“大别山药王”,何云峙老人。

“何老可以说是霍山石斛产业的引路人、奠基人,他不仅重新发现、保护了野生霍山石斛,还成功开发了霍山石斛的试管育苗技术,大大提高了石斛的发芽率,而之后何老还根据文献记载,恢复了霍山石斛枫斗的炮制工艺。最难能可贵的是,何老从不藏私,将自己掌握的技术热心传授给霍山县有志于种植石斛的人,将整个产业引上了路。”说到已经去世的何云峙,太平畈乡副乡长杜汝舟感慨不已。

上世纪70年代,身为老虎崖中药场场长的何云峙就开始搜寻、研究野生霍山石斛,他和同伴踏遍了大别山海拔千米以上的深山,就为了寻得野生石斛的踪迹。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那一年,他终于寻到了野生石斛的踪迹,并将其进行了成功移栽。1980年,省科委将霍山石斛家种工程列入科研项目,并委托何云峙试验,在安农大教授于文立、徐永昌等专家的协助下,进行试管育苗研究并最终成功。正是因为何云峙老人的无私付出,霍山石斛才逐渐走出了灭绝的危险境地,甚至成为了一方的支柱产业。

“仙草”引出致富路

3.5亿元,这是太平畈乡居民在农商行太平畈支行的存款余额,户均存款9万元,人均存款2.3万元,这个霍山县最偏远的乡镇却拥有该县所有乡镇农商行最高的存款余额。小小仙草,让许多太平畈人从中受益。

“我们这里,石斛最值钱了。”说起石斛,太平畈乡王家店村陈家湾组的村民陈荣焕感慨万分。今年52岁的陈荣焕在上海开过蛋糕店、小饭店,也在老家贩过天麻、茯苓等药材,但这些生意不仅没有让陈荣焕富裕起来,反而因为经营不善,他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而改变他人生的,就是霍山石斛。

2013年前后,返乡的陈荣焕看中了石斛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自家一亩多山地开始,他在何云峙一家的帮助下学起了石斛种植。几年下来,他已经拥有了近4亩石斛大棚,还有2亩多的山场进行林下种植,一年可以产出50多斤霍山石斛枫斗,年收入早就超过了30万元。“也不仅仅是我一家,我90年代出去闯荡的时候,咱们这里穷山沟一个,哪有人愿意留下来啊。如今你看看咱们太平畈,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石斛产业带来的啊。”陈荣焕说。

何家坊村柳湾组村民万中满也是被石斛改变了命运的太平畈人之一。2014年,在合肥工作的万中满因为工伤导致左手三级伤残,他被迫回到老家休养,而原本小康的家庭也一度陷入了困难。“我回家的时候,太平畈乡的石斛产业已经有了起色,很多企业和大户都在种植石斛,我母亲农闲时也在一家企业加工石斛枫斗。举镇发展石斛产业,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万中满告诉记者,自己动了心,也到石斛种植企业务工,学习石斛种植加工技术。2017年,他东拼西凑加上贷款,开辟了自家的2亩多霍山石斛基地,2018年,他又在霍山县城开起了属于自己的“霍仙堂”石斛专营店。曾经命运给了万中满沉重的打击,借着石斛,又给了他新的机遇。如今万中满已经有了近10亩的石斛种植基地,每年石斛专营店销售额有300多万元。

小小“仙草”,为穷了几辈子的太平畈人带来了巨大的转变。2014年建档立卡之时,该乡8个村中有4个贫困村,贫困户有969户298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1%。而如今,太平畈乡1.48万人中,超过7成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相关产业。“茶季采春茗,农闲缠石斛”在太平畈乡已是常态,全乡常年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的有3000多人,每月收入2000-3000元,临时用工达20多万人次,日收入80-100元。2019年太平畈乡新加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成员916户,全乡流转山场、林地1.8万余亩,流转费用600余万元,惠及了900多户群众,全乡所有贫困村已在2018年通过验收出列。

小特产造就大产业

在太平畈乡中的霍山石斛文化博物馆旁,树立着一块写有“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打造西山药库核心区”的标牌,一行标语,透露出太平畈人对自身产业的高度自信。

“我们乡石斛产业发展也分成了多个阶段,2012年之前,石斛产业还是藏在深山无人知,那时候只有一些注重养生的人和制药行业相关的人来我们这里购买石斛。全乡的石斛产值也就1亿元上下,最大的石斛种植基地也没有超过100亩,主要分布在王家店、何家坊、高山铺3个村子。”杜汝舟告诉记者。而在2012年之后,随着天下泽雨、国药集团等大型药企来到太平畈乡,当地的石斛产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短短8年,太平畈乡形成了以王家店为源头核心、以“九太路”为主线中轴,以天下泽雨公司生产加工基地、大别山药王故居+长冲种源保护基地+九仙尊+药王谷+绿斗生态观光园+淮源农庄、白马尖+千斛园+智兰、中国中药+福康公司、洪峰石斛养生谷五大板块为特色重点,石斛产业已成集群发展之势。目前全乡拥有石斛基地16000余亩,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相关的企业、合作社达到339家,2019年石斛产业产值达12.13亿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 13.9亿元的87.2%。在该年3月,太平畈乡也成功申报成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石斛小镇。

“今年对于霍山石斛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4月份霍山石斛被正式收载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之中,从此霍山石斛拥有了国家药品标准。”杜汝舟告诉记者,过去因为没有食品、药品认证,霍山石斛只能作为“天价”保健品面向市场,其产品的开发遭遇到了极大的瓶颈,最重要的药用价值无法被利用。

在霍山绿斗石斛生态观光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辉向记者展示了一瓶散发着清香的啤酒,与普通啤酒不同的是,这种啤酒每升都加有4克霍山石斛的鲜条,使得啤酒在麦芽香气之外更添一股清淡的石斛香气。“去年霍山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之后,我们公司、仙斛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同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这款石斛精酿啤酒。”何辉告诉记者,原本公司只生产价格高昂的霍山石斛枫斗,这是他们第一款“平价”的石斛产品,他们也希望继续研发各种石斛产品,充分利用石斛的各个部分,也让霍山石斛走进寻常百姓家中。

“以前全乡90%的石斛产品都是枫斗,今年石斛载入《药典》之后,全乡各大石斛企业也在积极合作,将霍山石斛融入药、酒、食、妆等各种产品之中,一定要让霍山石斛产品百花齐放,闯出更大市场。”杜汝舟说。

在石斛产业之外,太平畈乡也在积极探索康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注重挖掘乡村生态、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庄,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目前天下泽雨、绿斗石斛观光园等公司的石斛休闲旅游养生项目相继向游客开放,霍山石斛文化博物馆也开馆迎客,以霍山石斛为媒介,乡村生态游、养生游、避暑游方兴未艾,每年接待旅游参观、食宿游客人数达到7万余人次,有力促进农旅新业态融合发展。“和我们乡相邻的上土市镇是温泉特色小镇,为了谋求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我们下一步计划新建上土市镇温泉小镇至太平畈乡石斛小镇快速通道,让特色小镇相互融合,共谋更好的发展前景。”杜汝舟说。

题图:俯瞰六安市太平畈乡石斛产地。(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说说安徽的冬天

小雪已过。安徽迎来今冬初雪,冬季站稳脚跟。“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寒冷、寒潮、大雪……这样的词汇是冬季的...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