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梯田里的幸福收获
潘应芳和妻子在梯田里打谷。
今年1月18日,潘应芳和老伴领到了2019年的种植补贴及门票分红,共计58000元。
夫妻俩在梯田里收割着丰收的水稻。
□本报记者游拥军通讯员吴生斌吴茜倩文/摄
10月27日上午,艳阳高照,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梯田里的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风过处,稻浪滚滚。
在一块田地里,两个略显佝偻的身影在埋头劳作。谷穗割下来,捆好,再一把一把整齐地摆放在谷桩上。
他们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贫困户。男的叫潘应芳,今年70岁。女的是他的老伴,今年也60好几了。因为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女婿早早过世,家里就剩下他和妻子两个劳力,在前几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记者开始对潘应芳家庭进行连续关注。
因为年岁已大,又没有任何技术,老两口只好一直在家务农,并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因为大寨的梯田旅游红火,很多村民纷纷把稻田闲置,在家搞起了农家乐或者民宿吃起了旅游饭。而潘应芳家缺少资金支持,再加上房屋位置不佳,两位勤劳的老人商量,在种植自家稻田的同时,把周围邻居家闲置的稻田也一起耕种了。村里的村干部也积极地帮着协调。潘应芳种植的面积从最开始的几分田,到了今年的8亩多。
从10月26日开始,梯田主景区内的稻子进入了收割期。因为今年景区规定的稻子收割时间晚,老两口必须抓紧时间收割,否则成熟的稻谷遇到风雨就会脱落在田里。深知“粒粒皆辛苦”的老人不浪费一点时间,咬咬牙请了6个临时工来帮忙收割。
为了保证梯田景观的完整,道路一直沿用以前的石板路,在海拔落差达数百米的梯田间,想要使用机械是一件奢侈的事。老两口也一直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用禾镰割谷,用谷桶摔谷,以身背肩扛等方式收获这片灿烂的金黄。
这样的辛苦忙碌要持续半个月,潘应芳每天都要和老伴往来于梯田中,最高的稻田和寨子的海拔落差达300多米,有些地方的坡度达到50度。
近些年,景区加大了对农民种植稻田的补助,从以前的每亩500元增加到了1000元,老两口去年获得的种植补贴有8900元,加上门票分红,收入达58000元。今年景区又提高种植补贴达到1500元。他们光补贴就能领13000多元,加上门票分红,今年的收入预计会再创新高。
依靠老两口勤劳的种植,潘应芳家在2018年脱了贫。
“没想到,种田也能让我脱贫,都是政府政策好啊,景区也十分关心我们这些种植户的利益,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潘应芳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10月10日,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建新村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共投放麻沟、黄尾等鱼种2万尾,以改善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