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仲:从不想去回忆在我身边死了多少战友
李文仲今年90岁,能清楚回忆与日本人拼刺刀的情景。如何近身肉搏才能制服敌人?怎样就近隐蔽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当记者与他面对面交谈时,一幅烽火连天的战争画卷就此展开。
■ 本报记者 蒲敏
抓壮丁:走上抗日路
1941年7月,冈村宁次接替日军华北方面司令职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在这一年,家住雁江区祥符镇的李文仲,被国民党抓住当了一名壮丁。
“抓我的时候,正在街上卖米。”李文仲说,由于家里姊妹兄弟多,被抓壮丁后,家里人也没怎么反对,自己也没有特别抵抗。“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还挺光荣。” 李文仲回忆,被抓后他和同批新兵都被带到资阳县城进行新兵锻炼:“原来南门县医院外面是个庙子。旁边有个大仓库,我们那一批被抓的壮丁就被脱光了在仓库里走。”说起新兵体检,李文仲记忆犹新:“体检合格了,就发衣服,发鞋子。”
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新兵短训之后,李文仲便与资阳其他新兵步行,翻越龙泉山,经过成都、广元、汉中……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后,到达陕西宝鸡。“当时,我们队伍沿途碰到很多村庄都是废墟。一旦遇到老百姓,就会跟我们说‘多杀几个日本鬼子\’。大家都是咬牙切齿,就有那么恨。”
严军纪:当好百姓的兵
到宝鸡后,新兵训练持续了三个多月,站军姿、练队列、学习匍匐前进、学习枪上刺刀……三个月,是短暂的训练,却是李文仲一生中学习最快,成长最迅速的时间段。“基本上后来活命的技巧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认真练习学到的。”他说。
三个月之后,山西军队到宝鸡接兵,他便归属到阎锡山部队中——“34军特务营2连”。 在这里,他才真正意识到壮丁和正规军之间的区别。 “一次行军路上,我们有个战友因为口渴,摘了树上的枣子。被阎锡山知道后,‘嘣嘣嘣\’三声枪响就把那个兵的命收了。”李文仲说,这让他感受到军纪严明的震慑力,更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军人,肩负保护百姓和祖国河山的责任。
“我们当兵的,就啥都不用去想,就听命令,打鬼子。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如果有后退的士兵,肯定比往前冲的还死得快。”
拼刺刀:血色的青春
“杀!杀!杀!”90岁的李文仲拿起身后的竹竿,目光炯炯。伴随着当年拼刺刀时的口号,一脚踏出去,身体前倾,重心下移,有力地将手中竹竿刺出去、收回来、再刺出去。这个看起来有些孱弱的老人,此时却充满了力量。“因为要节约子弹,我们当时拼刺刀的时候很多。”李老回忆说,刺刀一般长20到30厘米,可以取下来放在刀鞘里,刀不离身。
“在战场上,吹的风都是有股腥味的,一切都是血色的。”李文仲看着远方一字一顿地告诉记者,“杀第一个鬼子的时候我还害怕。但那种情况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把刺刀刺向敌人的胸膛,然后握住枪柄使劲一转,对方就没有命了。” 不过,他自己也记不清楚用刺刀杀死了多少鬼子,也“不想去记,就像从来不想去回忆在我身边死了多少战友一样”。
“除了杀死敌人,刺刀还有个作用就是修建掩体。”李文仲说,一把刺刀在身,就能随时松土刨坑把自己藏起来。“一次,我们听见正前方日本部队的行军踏步声,我们先前部队只有几个人,很容易暴露,就近又在路边用刺刀刨了个坑,整点树叶子就把自己隐蔽起来。”
守物资:胜利的任务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们所有的武器、粮食等一切装备归中国所有。
“我当时就负责守护那些粮食和衣服。”李文仲说,这是当兵以来,自己接受过最愉快的一项任务。然而,那些没能活到最后的战友却成了老人一生的痛。他说,每逢遇到艰难的战斗,战友们就会约定:“死了,就算了;要是没死,就当一辈子兄弟。”可是,参与约定的人很多,执行约定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仍旧闲不住的李老现在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篾匠,平常也喜欢抽抽叶子烟,喝喝跟斗酒。他说:“我90岁了,经常觉得自己在帮我那些兄弟活着。因此我还要好好活,活够本才对得起我那些战友兄弟。”
新闻推荐
雁城二手车市场有点“冷”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17%
等待销售的二手车。■本报记者王慧近段时间以来,雁城二手车市场的商家不断感叹“二手车不好卖”。何先生从事二手车已多年,他说今年二手车销售不如人意,导致不好卖得原...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