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细胞”助力藏区送光明 情系道孚县电力传真情

资阳日报 2015-09-11 22:09 大字

道孚县城全景。红细胞,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大的细胞,是运输氧气的重要工具,保障着身体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对人的生命起着关键作用。

“红细胞”,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的象征。她立足岗位,延伸社会,服务民生,善小而为,传承国网共产党员服务队“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精神,把最后1公里的电力优质服务延伸为0公里的零距离志愿关爱,传递着温暖和力量,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伴随着“电力天路” 工程的实施,“红细胞”活跃在藏区高原,续写着新的传奇。

“红细胞”架起“电力天路”

2015年8月28日上午。道孚城郊,鲜水河畔。彩旗飘扬,歌声嘹亮,由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援建的道孚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资阳供电公司、甘孜供电公司、地方党政负责人、援建人员以及当地藏族群众100余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

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道孚电力运行了57年的孤网成为历史,成为道孚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是一座丰碑,一座寓意着光明与温暖、镌刻在藏区群众心中的电力丰碑。

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服务民生、传递温暖与力量的“红细胞”在藏区扎根。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回望走过的历程,电力援建者们无不感慨万端……

使命

这里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广袤而神奇,圣洁而美丽。

这里是毗邻藏族聚居的“太阳部落”。千百年来,道孚藏族群众渴望光明、追逐着光明。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道孚县一直被缺电困扰着,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不少藏族群众仍然处于无电状态,延续着牛粪取暖、松油灯照明的原始生活,远离着现代文明。加强藏区电力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为了让藏区群众过上好日子,国家及时启动了被誉为“电力天路”工程的“川藏联网”工程、藏区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户户通电”工程等。作为四川藏区“电力天路”组成部分,四川省电力公司把道孚“电力天路”工程的援建任务交给了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到2015年内,在道孚县境内建设包括道孚110kV输变电工程在内的5个输变电工程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同时建设10kV无电地区农网66个项目,解决无电户2433户。

道孚“电力天路”工程的建设,将形成以道孚11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35千伏电压等级为骨干的道孚新电网,极大地提高道孚县域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并将彻底解决玉科、沙冲、葛卡龙灯片区无电村和无电寨的生产、生活供电问题,是该区域的重要民生工程,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幸福安康,具有重大意义。

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造福广大藏区群众,资阳供电公司重任在肩。对此,自2013年7月承担援建任务以来,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成立了道孚县“电力天路”建设领导小组,并在道孚设立了现场工程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电力铁军,奔赴雪域高原,远征道孚藏区。

架设“电力天路”,“电亮”藏区群众,援建工作随即在道孚县全面展开。

攻坚

“男儿出乡关,誓凯旋,破幽暗。太阳部落光芒盼,酥油灯下双泪含……”这是资阳供电公司员工创作的歌曲《温暖家园》,唱出了电力天路的心声,道出了资电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激情与豪迈。

对供电企业来说,在内地建设输变电工程很常见,但要在地广人稀、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藏区架设输电铁塔和输电线路,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里是典型高海拔、高寒、高辐射、缺氧“三高一缺”高原地区,地质复杂、环境恶劣、灾害频发,机械化运输派不上用场,塔材物资和器具等只能靠人扛马驮运送,技术难度陡然增加,施工强度大为增强,更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

但是,援建者们没有退缩。他们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发扬“电力铁军”精神,迎难而上,接受挑战,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在这里,“红细胞”是一面旗帜,承担着急、难、险、重任务,“红细胞”突出队、工人先锋突击队、“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电力天路”, 转战在渺无人烟的“无人区”……

在“电力天路”建设过程中,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有难题,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每一座铁塔,都能看到“红细胞”忙碌的身影,每一座变电站,都能听到“红细胞”急促的脚步声。是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排出了无计其数的险情,将铁塔立上了雪山之巅,用银线穿起了完备的电网,“电力天路”工程稳步推进。

2014年9月26日,葛卡龙灯变电站通过验收顺利投入运行;

同年10月24和12月20日,玉科、沙冲变电站先后开始送电;

2015年8月28日,道孚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

与此同时,10千伏农网无电地区建设全面完成,道孚2433户无电户告别了牛粪取暖、松油灯照明的历史,开启了现代文明新生活。

——至此,道孚县“电力天路”工程全面建成。

援建者们用艰辛与付出,为藏区群众点亮了希望之光,完美诠释了“红细胞”服务民生、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深刻内涵。

奉献

8月27日下午,资阳供电公司总经理涂辉一路走访藏族群众,来到道孚县龙灯乡燃姑村巴登家。巴登夫妇十分热情,连忙把客人迎进家里,开关一响,阴暗的屋子顿时被电灯照亮。巴登告诉客人,他有4个孩子,最小的还在读小学。几十年来,由于没有电,他们一直靠松油蜡烛照明,生活十分不便。今年8月中旬通了电,用上了电灯,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方便不说,生活水平还提高了一大截。“感谢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位憨厚的藏族汉子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藏族群众的满意就是最大的褒奖。涂辉和随行的援建者感动了,思绪又回到那难忘的日日夜夜,电力援建者们的奉献与付出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资源集团雁江分公司副经理李斌,是首批入藏援建者之一,负责城关至葛卡龙灯35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离家的时候,妻子已经被确诊为肺癌,李斌依依难舍,妻子深明大义,执意支持丈夫援藏。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李斌只有在春节才短暂回家探望了重病的妻子。2014年中,妻子病情恶化,李斌匆匆赶回家,陪伴妻子走完了最后的一程。料理完妻子后事,他又义无反顾重返藏区。

在甘孜道孚海拔4000多米白日山垭口塔基浇注现场,第一次上高原的刘晓剑见到了分别已久的丈夫左宇航。端详着丈夫,刘晓剑心疼说“晒黑了,瘦了!”,细心地为他掸去身上的尘土。 “我会照顾好父母的,女儿也听话,你就放心好了。”刘晓剑安慰着丈夫,左宇航激动莫名。

道孚“电力天路”工程副总指挥胡渝,心脏一直不好,可为了天路建设两年时间坚守道孚,连50岁生日都是在工地现场过……

这样的电力援建者还有很多。为了“电亮”藏区,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无法侍奉双亲,堂前尽孝;不能照顾家人,满怀愧疚;错过相亲时间,多次推迟婚期;放弃佳节团聚,只能遥寄相思……但他们无怨无悔,用辛劳的双手架起了“电力天路”,托起了藏区群众千年的期盼,点亮藏区发展美好的未来。

藏族同胞灿烂的笑容、感激的话语,让援建者们感到欣慰与自豪。对他们来说,一切的艰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红细胞”点亮藏区儿童希望

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传承“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精神,践行着光明使者的庄严承诺。奉献爱心,播撒阳光,如春风拂过雪域高原,温暖着甘孜道孚这片土地,一颗颗幼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藏区儿童升腾起新的希望。

我可以在灯下看书了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甘孜州道孚县松林口,317国道右边的草坪上,沉寂已久的帐篷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资阳供电公司“电力天路”“红细胞”志愿者把小台灯、书包、图书等礼物送给帐篷的小主人登真伍扎,这是他第一次收到“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登真十分高兴,先背古诗,再唱一首儿歌,展示才艺,帐篷里都是笑声和掌声。小台灯亮了,小登真端端正正坐在灯旁,笑得真开心。

8月中旬,就要开学了,资阳供电公司启动“金秋助学”活动,“红细胞”志愿者再度从资阳出发,展开新一轮助学活动。得知“红细胞”志愿者的善举,藏区青年冲便巴、德青卓呷也自愿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来到了登真家,志愿者给登真和他的小伙伴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为他们送去了画笔、图书等学习用品。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小登真兴高采烈返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我的心愿是当舞蹈家

2014年7月,资阳供电公司在道孚县沙冲乡明德小学开展“红细胞在行动、群众路线系天路”志愿服务活动,为藏区深山中的沙冲乡明德小学的87名小学生和12名老师共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校服和书包。

“我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当一名医生……”2014年7月2日下午,在沙冲乡明德小学的一间教室里,17名学生正认真的书写着小愿望。原来,“红细胞”志愿者与他们互动,收集他们的小心愿。

音乐响起,大家围成的圆圈中央,一位藏族小姑娘翩翩起舞,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的梦想是当舞蹈家。”六年级的泽孜卓玛告诉“红细胞”志愿者她的梦想和愿望。

自“红细胞”志愿者第一次走进道孚县冷冷小学开始,沙冲明德小学、葛卡中心校、格西小学,“红细胞”一路走来,延续着捐资助学的善举。向藏区孩子们传递真情,播种希望,奉献爱心。

我要像姚明叔叔一样

初珠降泽家住扎巴红顶乡,由奶奶带着他和弟弟妹妹在道孚县城关小学上学,弟弟和妹妹都酷爱画画,他们愿望是当画家。

2014年7月2日,“红细胞”志愿者来到了他们家,给他们俩带来了好多礼物,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快乐生活,不断追求梦想。他们兄妹也把最好的礼物——《电力天路》绘画送给了尊敬的志愿者叔叔。

“现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我要好好读书,要像姚明叔叔一样去NBA打篮球,初珠降泽在“我心中的电力天路”征文中这样写到。

点亮藏区儿童希望

“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怀关爱藏区儿童,关心关注藏区的未来!”今年8月24日,资阳供电公司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为藏区贫困儿童捐款的爱心倡议书》,这是公司“红细胞”工程搭建企业与社会“连心桥”的又一有益实践。

“每当看到藏区贫困儿童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深知国家电网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红细胞”志愿者的一员,公司总经理涂辉深有感触。

自实施“红细胞”工程以来,道孚县600余名学生受益。他们把最后1公里的电力优质服务延伸为0公里志愿关爱,为藏区儿童开启了放飞梦想的大门。

“红细胞”扎根藏区高原

“我志愿加入红细胞工程,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以关爱、责任、奉献的精神,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倡导者!”

今年8月28日,甘孜道孚县电力公司“红细胞”工程启动仪式举行。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总经理涂辉,国网甘孜公司总经理明自强为“红细胞”突击队、“红细胞”志愿队授旗,“红细胞”工程在藏区扬帆起航。

为道孚电力“造血”

2012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决定由资阳供电公司对口帮扶援建道孚县电力公司。“援藏”,一个充满力量的神圣字眼,将相隔千里的资阳与道孚紧紧相连。

面对道孚公司落后的现状,资阳公司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帮扶道孚公司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公司通过制定帮扶方案计划、提供技术、物资、检修支持、选派业务骨干深入道孚公司就地工作等方式,举全司之力,对道孚公司开展扎实的帮扶工作,提升道孚公司自身发展能力。

2012年4月20日,资阳公司首批5名援藏人员奔赴甘孜道孚。初到藏区,这五位从小生长在内地的汉子颇有“两眼一抹黑”的感觉。但两年后他们返回资阳时,与藏族兄弟们已经建立起浓浓的情谊。

3年来,援藏人员秉承“红细胞”“从我做起,善小而为”的服务理念,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开展工作。他们冒着塌方、飞石、泥石流的危险,制订详细的供电方案;他们深入一线获取基础资料,对道孚县的电网情况做了一次摸底;他们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道孚公司的组织机构、设备状况、管理模式、电网规划。道孚公司党支部书记肖洪勇竖起了大拇指:“干起工作来,资阳的同志真是没得说。”

1000多个日夜,援藏“红细胞”前赴后继,结合道孚公司实际,帮助建立各项制度管理办法75项,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个,搭建起了现代公司管理框架。针对设备老旧,运行管理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他们对生产系统进行了全方面的排查整治,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他们夜以继日工作,让道孚公司SG186营销业务系统如期上线,道孚抄核收、业扩流程、电费报表等业务与国网接轨。他们积极协助开展降损增效专项活动,一举扭转线损率虚高的被动局面,公司线损下降近7个百分点。

经过“红细胞”不懈努力,道孚公司悄然发生着改变。目前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已初步成型,安全生产日趋规范,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员工生产技术水平长足发展。

为道孚电力提升“软实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孚电力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与科技的带动。2013年起,资阳公司提出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安全经营管理“硬实力”的帮扶理念,制订并实施了“十个一”文化帮扶方案,促使道孚公司走“文化强企”之路。

来自资阳公司的援藏人员首先成立“红细胞”示范岗,主动承担起道孚公司全员教育培训工作。他们利用每周五晚上的休息时间,组织道孚干部员工开展安全规程、技术管理、营销管理、电工基础、班组建设等培训,促进全员素质提升。

2014年10月26日,道孚公司破天荒地举办了首次线路检修、营销服务、变电运行、小水电运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技能比赛。“红细胞”示范岗岗员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对各专业竞赛情况进行现场讲解、示范和点评,让参加比赛员工收获颇丰,取得了预期效果。此外,公司还组织开展“建立一个机构、有一套制度、搭一个平台、强化一种意识、树一面旗帜、培养一名内训师、开展一场宣贯、立一个标杆、搞一次竞赛、出一个成果”等主题活动,促进了道孚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好转,营销管理逐步规范,员工队伍稳定。

“红细胞”流淌着资阳道孚人民心心相印的情谊;“红细胞”烙印下资阳电力人对藏区群众的忠诚;“红细胞”展现出道孚电力美好的前景。以“红细胞”工程为纽带,资阳电力人将与藏区电力员工一道精诚团结,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智慧和汗水书写道孚电力崭新篇章,与藏区人民一道风雨同舟,共同迎接藏区电网建设的春天。

新闻推荐

资阳市严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本报讯(记者王慧)“驾照是否符合规范、校车配备的消防栓是否合格、校车是否超载超限、校车记录是否完整规范……”从9月6日至14日,市教体局与市交警支队、市安监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对雁江、安岳...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