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生产蚕丝制品 老企业试水闯新路

四川日报 2020-11-24 06:39 大字

□吴沂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哗——”4名工人同时用力,拉开一张蚕丝织就的新被子,又一层一层叠起来,一床雪白的蚕丝被芯出现在了眼前。这是近日乐至县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幕。制作蚕丝被,是这家公司除生产生丝以外,首次试水蚕丝制成品。

“我们还专门留有参观窗,等时机成熟,将对游客开放。”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谯武说,这家成立于1958年原名“红旗丝厂”的老厂,正在走一条新路子。

调整产业开拓市场

“蚕丝被夏天用起来通透清爽,冬天用起来亲肤保暖,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谯武说,红旗丝厂也一直没有开发相关产品,“原先主要业务就是缫丝,长期以出口为主,赚的就是辛苦钱。”

让谯武和同事下决心试水的,是越来越多的利好消息。“如今,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有消费意愿,也消费得起了。”谯武说,通过完善的电商和物流网络,制成品销售渠道也更加宽阔了,“在反复研究之后,我们引进设备和技术,正式推出了首个蚕丝制品——蚕丝被。”

工人梁建英过去一直在缫丝线上工作,得知蚕丝被项目需要拉棉工,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我对我们的产品有信心。”梁建英说,丝厂制作的蚕丝被原材料有保障,打开市场后能够让蚕丝发挥更大效益。

如今,市面上的蚕丝被种类繁多、竞争激烈,但在谯武和他的同事看来,自家产品更有竞争优势,“市面上的蚕丝被价格高低不一、质量良莠不齐,我们的产品成本有优势、质量有保障,我们就用‘红旗’这个品牌来担保。”

活用资源丰富形态

红砖厂房在夕阳下拉出光影,长期闲置的老旧机器布满灰尘……这些上个世纪的遗存,是谯武眼中的宝贝。他把新落成的“蚕丝被馆”放在了老厂房内,布设了参观通道、观摩橱窗,还精心设置了一个展馆,陈列着当地栽桑养蚕的文化遗存和建厂以来的历史影像、实物资料。

据《乐至县志》记载,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当地即有蚕丝品问世;清朝时,当地就开设了蚕桑传习所,建立了蚕桑局,指导生产。上个世纪50年代,当地栽桑养蚕蔚然成风,红旗丝厂建立,标志着乐至蚕桑产业迈入了以蚕茧加工和生丝制造为主的工业时代。

谯武介绍,这个“蚕丝被馆”,也将成为公司开发工业旅游的第一步。

“一个有着62年历史的老厂,从未搬迁、从未停产。”在谯武看来,这是开发工业旅游的宝贵资源。目前,红旗丝厂已经同专业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计划从蚕桑养殖开始,涵盖缫丝、制绸到加工服装等全产业各环节,融合观光、体验、购物等业态为一体,让游客也成为顾客。

新闻推荐

姑苏最忆洞庭山

王开生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极爱白居易这首《忆江南》,亦爱2500余年历史的苏...

乐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