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冲锋在前 做有血有肉的好新闻——记安岳新闻工作者李文凭

资阳日报 2016-11-03 00:00 大字

工作中的李文凭。□ 本报记者 孙正良

2000年7月,李文凭从四川广播电视学校毕业,进入安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工作。工作中她发扬钉子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新闻的采访、撰写、编辑等工作中。同事说她是一位有热情、充满大爱的新闻工作者。

关注民生   服务大众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李文凭始终坚持用爱心做有温度的新闻。坚持关注社会类、民生类新闻,让群众的发声不再困难。

2014年,一位村民打进热线反映一家木炭加工厂,每天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并散发出呛鼻的味道,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接到热线的李文凭立即安排记者赶往现场,她再三叮嘱记者,要多听群众声音,了解烟尘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影响。正是新闻工作者的及时介入和全面报道,加工厂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及时的改善。

在践行新闻人大爱的道路上,李文凭先后安排或策划采写了《八庙龙甲村木炭加工排放烟雾困扰村民》《电视记者与高中生的生命之约》《爱心接力拯救白血病女孩》等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新闻。

为更好服务民生,传递百姓声音。2015年,她在《安岳新闻》中开辟了《民生零距离》栏目,报道百姓故事、百姓烦心事等新闻,为普通群众开辟了一扇传递声音、解决问题的“窗口”。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李文凭告诉记者,这是她上小学看《雷锋日记》后熟记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后,与她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说:“她不止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更是用在了工作中。”

新闻稿件  百花齐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文凭作为安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既严格把关,又放手锻炼,帮助新人成长,带出了一个精干的团队。

2013年6月30日,是李文凭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安岳,多个乡镇遭受洪灾。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李文凭所在的新闻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10名新闻记者驻守抗洪一线。

条条声情并茂的现场实录、幅幅真实灾情的画面展示、处处感人场面的再现,让安岳市民通过电视,适时了解到各乡镇受灾及救灾情况。期间撰写的《资阳安岳:遭遇40年来最强暴雨袭击》《四川安岳:挺进孤岛白水乡》《四川安岳村民自驾小船,冒险抢救被困群众》等20多篇新闻报道先后在国家、省、市电视台播出。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李文凭无不自豪地说:“在暴雨带来的灾害面前,冲锋在前的新闻人用‘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作风对新闻工作作出了最美的诠释。”

李文凭从制度入手,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包括日常报道、向上发稿、创优工作“三大任务”,加上各类题材申报和实施、业务学习和技能比武等,提升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战斗力,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2015年,新闻部采写深度报道100多条,上送四川电视台、电台新闻20余条,上送资阳广播电视台600多条。李文凭说:“新闻采写讲究团队协作,只有团队优秀,才可以做出有血有肉的好新闻。”

新闻推荐

资阳市明厨亮灶监控平台正式启用

本报讯(秦廷才余彦颖)“你们看,这是安岳县藕王养生汤锅的后厨,整体还是很整洁规范的,但是垃圾桶没有加盖,操作人员没戴口罩,要及时通知他们整改。”11月2日,市食药监管局负责人指着大屏幕说,“各县(区)局也...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