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被误读的“厚黑教主”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31 06:13 大字

李宗吾像。 江油一中供图

富顺二中老校门。 富顺二中供图

□高仁斌

川南富顺是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其井盐开采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年间。富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有着天然的农耕优势,物产多样而丰富,加上地下盐卤资源的开采,当地的经济富庶程度要远远高于周边。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繁荣兴盛,据《富顺县志》记载,自北宋以来,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富顺仅进士就有 238 名。人才辈出,奠定了富顺这座县城在文化上的地位。同时,由于文风开化而形成的思想上的独立,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厚黑教主”之称的李宗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李宗吾,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富顺县自流井(今自贡市自流井区)人,幼名世全、世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25 岁时更名为宗吾。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次年赴成都补行恩、正两科乡试,考取四川高等学堂入优级理科师范班。受本班同学雷民心、张培爵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李宗吾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学部特授举人。

大多数人知道李宗吾,是因为他写了《厚黑学》,并根据其自称“厚黑教主”,认为李宗吾是一个倡导“厚黑学”的堕落文人,以至于多年以后,坊间类似《厚黑经济学》《厚黑权力学》之类的书籍,竟然堂而皇之地指点人们如何运用厚与黑为自己谋取私利。其实,这是对“厚黑学”以及李宗吾先生本人的严重误读。

首先,《厚黑学》其实不是一部书,而是一篇只有区区两三千字的文言文。1910年,李宗吾任富顺官立中学(今富顺二中的前身)监督(即校长)。他所住的监督室隔壁,是张姓教务主任的卧室。一日深夜,忽听张拍桌大呼:“当今之世,非脸皮厚心子黑不可!”张的这句愤激之语,使李宗吾大受触动,喜不自禁,连呼:“得之矣!得之矣!”这件事成为他后来写《厚黑学》的直接诱因。

《厚黑学》一文在成都的《公论日报》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为李宗吾招来了难以计数的赞叹和叫骂。赞叹者认为李宗吾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弊病,而那些以道德自诩的人则大骂李宗吾是在毁坏人心。此时的李宗吾才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已经击中了社会丑陋的要害。

其实,李宗吾本人并不“厚黑”。他的好友董震孚曾回忆说:“你别看李宗吾写了《厚黑学》背了厚黑之名,实际上他循规蹈矩,严于取与,一点也不厚,一点也不黑。与朋友往还,一饮一啄,若不由自己掏腰包,他半天都感觉忸怩不安,面红耳赤不敢开腔了。”李宗吾在担任四川官产竞卖处总经理时,月薪为 200 元,但他却执意要求减为120元才肯就职。此行此举,令官场议论称奇。更匪夷所思的是,李宗吾为官数年,1938年准备从成都解职归隐的时候,居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不得不向富顺同乡陈建人借钱50元,才免去了“有家不得归”之苦。

继《厚黑学》之后,李宗吾还写有《厚黑丛话》《厚黑原理》《厚黑传习录》等续篇,从最初的“游戏文字”(他自己晚年曾说,写此文最初的目的,不过是“开玩笑罢了”),走向直指社会现实,深刻揭露官场积弊和人性劣根的严肃话题。思想的独立使李宗吾敢于揭开人性的劣根,尽管这种揭露会为自己带来数不清的麻烦。林语堂曾著文评价说:“李氏发布《厚黑学》是积极的,不只是嬉笑怒骂而已,对社会人心实有建设性,旨在触破奸诈,引人入正。”

考诸李宗吾一生,除了其在思想上的独特建树,在推动四川教育发展上,他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宗吾曾任过教育官员多年,对当时的教育体制之痼疾了解甚深,而其教育思想,可谓有感而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民国11年(1922年),李宗吾奉命出川考察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后,他深感教育教学内容陈腐,学制拘谨,贫苦有志青年入学无门。他主张实行开放政策,允许经私塾教育的社会青年以同等学力参加各级学校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同等资格的毕业证书。他还主张实行毕业会考制度,并草拟《振兴四川省各县中学小学教育计划大纲》。该大纲主张中小学生毕业时,应由政府委员进行考试。这种毕业会考制,在当时国内南北分割的时期,是一项独创的改革。而“振兴教育”口号的首次提出,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民国13年(1924年),四川省署研究了李宗吾的报告,决定派李宗吾以富顺县试行小学毕业生会考,又以宜宾县试行中学毕业生会考。在富顺县,小学毕业生会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年寒假,李宗吾又在宜宾试行中学毕业生会考。由于严格执行考试规则,毕业考试刚考了一天,晚上李宗吾就遭到一批学生用木棒、哑铃痛打,有人临走还骂道:“你这个狗东西,还主不主张严格考试?”

被当地教师救出后,他口授电文上报省长公署说:“自经此次暴动,愈见考试之必要,视学身受重伤,生死莫卜,如或不起,尚望厉行考试,挽此颓风。生平主张,倘或见诸实行,身在九泉,亦当引为大幸!”后来,他特别撰写了《考试制之商榷》一书,强调学制改革的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还拟了一份《学生成绩考察会之计划》,请求由他在家乡富顺县自流井试办,后来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李宗吾还拟写了《推广平民教育之计划》。他认为平民教育应该扩大办理,教育一般民众,不仅仅是教育不识字的人。他根据民间读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主张征集一些“或白话的”“或浅近文言的”“总以富有趣味为主”的著作,其间加入一些外国压迫我国的情形以及弱小民族被侵略的事实,交给在茶馆中说评书的人去传播。因为,“这等人的语言态度,与街市上的人是一致的,他们说的话,众人都肯听;若是上流社会的人去讲,反觉得异言异服了,所说的话,必不能深入人心”。

在李宗吾提出会考制度十年后的1932 年,当时的教育部才颁令全国实行会考制。此后会考制在全国几经反复,到1990年3月,国家教委才又决定推广试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可以说,实行会考制度与“振兴教育”的口号,是李宗吾在全国首倡并实行的,李宗吾堪称开现代中国考试制度先河的教育改革家。

新闻推荐

振兴川酒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基地这样建

本报讯(记者刘佳)7月16日,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高粱已经红了。当天,全省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暨晚秋生产现场观摩培训会的代...

富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富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