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社会救助从“独木难支”变“众人拾柴”

四川日报 2014-12-30 11:27 大字

12月8日,富顺县金山社区主任黄建梅正在整理《社区救助保护服务管理》文件,“在社区工作近20年,临时救助体系这么系统、专业渗透到社区一级,这还真是头一回。”

11月7日,富顺县救助管理站将县城划分为五个片区,并正式与东街社区、沙山社区、邓井关社区、金山社区、釜江社区签订了《社区救助保护服务协议》,购买社区为期一年的服务,5个社区成了相应项目的承接者。与此同时,首批救助工作协理员正式上岗,第一批5个岗位分布在5个社区。

这是自贡市首个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临时性社会救助服务的项目。到现在试点刚好一个月,效果如何?

□周嘉 本报记者 杨国庆

“独木难支”转到“众人拾柴”

富顺县拥有上百万人口,但全县仅1个救助站,4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全县26个乡镇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管理和教育工作。

“向社区购买服务前,全县临时救助工作由政府一手包揽。工作人员少、服务功能不完善的矛盾日益突出。”富顺县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杨德洪说,县救助站每年要救助近300人,这种运行机制已明显滞后。

同样是“救助”,社区购买服务后有何不同?“喂,你是杨站长吗?我在北湖半岛发现了一名‘讨口\’的老人,他不听劝,还拿棍子打我,可能精神有点问题。”12月5日,协理员顾大会巡查中发现一名流浪街头的疑似精神病患者,由于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她第一时间拨通了救助站电话。20分钟后,救助站专人到达现场,老人得到了妥善安置。“仅靠救助站,要把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杨德洪说,改革后,巡查“死角”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黄建梅介绍,现在各个社区都有了救助点,同时设立了由社区书记、主任、协理员、妇女主任、居民小组长等组成的救助服务领导小组,由书记指导具体工作,协理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其他工作人员协助开展工作。

虽“外包”但“责任仍在肩头”

“买得对路,效率大增。”杨德洪认为,与救助站相比,社区下设的党支部、服务中心、关工委、居民小组等,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服务载体网格。通过整合资源,将社区工作服务理念、专业人才、技术方法等用于救助站工作,能够发挥社区工作在救助对象的资源链接、心理疏导、减少排斥、能力提升、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按照协议,目前5个社区需提供“引导、专业、预防”三大类服务项目,包括带领协理员、志愿者等及时报告流浪乞讨人员线索,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助服务,发放临时救助物资,开展社会调查分析;随访追踪流浪未成年人及有过类似经历人员,配合救助站、学校及有关部门,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开展政策法制宣传,对流浪乞讨人员及其家庭进行疏导、帮扶,促使其家庭依法履行赡养、抚养责任和义务等。“虽然具体事务可以转移,但政府的服务监管责任不能一并移交。”杨德洪说,改革后,救助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规划制订、指导管理和过程监管中。

在《社区救助保护服务协议》中,县救助管理站有向社区、协理员进行工作指导和管理,提供必要物资和设备支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等义务和责任。此外,富顺县救助管理站还制定了考核办法,对社区和协理员的服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考核结果与支付给社区的救助服务经费、协理员的工作报酬直接挂钩。“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创立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救助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最终达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受助困难群众满意的效果。”杨德洪如是说。

编后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最基础元素。富顺县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救助服务项目的做法,无疑为社会力量进入救助服务领域设置了“绿色通道”,拓宽了社会救助渠道,并释放出社会救助服务活力。

基于转型期的社会救助建设方向,基层政府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不能因为“服务外包”,就放松责任和监管。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需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明确运行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进出机制、协同机制等。只有通过机制的建立健全,探索创立专业化服务体系,才能最终达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受助困难群众满意的效果。

新闻推荐

富顺县城北湖公园一期建设工程BT项目招商公告

本项目经富顺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立项,富发改发(2014)271号文,经县政府同意该项目采用建设-移交模式(BT)进行建设。县委、县政府议定,由富顺富城房地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招商人,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

富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